《星期專訪》成大電機系教授李忠憲﹕中資刨根式入侵 台灣IC設計業將被掏空
成大電機系教授李忠憲。(記者廖耀東攝)
記者鄭琪芳/專訪
馬政府擬開放中資投資IC設計產業,多位電機資訊教授發起連署反對,截至十八日止,已有四六三位學者專家加入連署。連署發起人之一、成大電機系教授李忠憲表示,中資入股IC設計,是刨根式的方式,沒有雙贏的局面,就是要來搬走技術;不出幾年,台灣引以為傲的IC設計產業就會被掏空,把台灣最具影響力的產業雙手奉送給中國,把台灣的未來跟技術鎖進中國。
李忠憲強調,不管馬政府或新政府,都不應開放中資投資IC設計,因為這是台灣的根基。面對紅色資金虎視眈眈及紅色供應鏈崛起,台灣只有繼續發展更高附加價值的產品,建築更高技術堡壘及拓展其他市場,而不是為了成就個人或公司,就變成中國隊,不顧台灣這塊土地給的滋養成份。
他並說,當前局勢下,業界當然不可能站出來反對中國,但政府要為台灣的產業把關,尤其是占盡許多國家資源、甚至犧牲部分環保所扶植的產業。
核心技術外流 人才得赴中工作
問:中國紫光放話想併聯發科,馬政府也有意開放中資入股IC設計,你與多位電機資訊學者發起連署反對,可否說明理由?
答:清華紫光是中國政府在背後支持的公司,清華的網站也大方寫著這是一家「state-owned company」(國有企業);所以這不是單純商業行為,就像李家同教授講的,是「有敵意的投資」。
我參與發起連署有幾個原因,第一,這對電機資訊學生的將來有非常巨大的影響,現在IC設計的經營者持股都不多,僅約三、五%,大多是不管經營的法人持股;如果IC設計被中資入股十%到十五%,且背後是中國政府的資金,他們一定會想辦法把高階技術團隊派到中國,將來台灣可能只剩下低階的,真正技術核心可能在中國,未來學生畢業可能得到中國工作,我為學生的未來感到擔憂。
第二,資安就是國安。尤其IC設計,資訊產品的生命週期包含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產銷運輸、營運維護和最終銷毀,每個環節都有資安問題;若IC設計所產生的晶片掌握在中國手中,將來手機、車載網路、物聯網、工業4.0等都會受影響,這些晶片也可以放在軍事用途,對資安及國安有很大影響。
晶片若被掌握 危及資安國安
另一個是產業問題,台灣從IC設計、半導體製程到封裝測試,有非常完整的架構,前國策顧問郝明義稱為「矽盾」,若出現裂縫或消失掉,影響非常大。何況,當中資投資IC設計成為事實,以後台灣的晶片大概只能產銷中國,因為其他國家會有安全疑慮,台灣隊就會徹底變成中國隊。
產銷中國化 台灣隊變中國隊
紫光想切入DRAM市場,曾想買全球第二大的美光科技,美光以美國政府對國安有疑慮而拒絕,案子連送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都省了;前陣子,紫光再嘗試買全球第三大的南韓海力士,也被以同樣理由拒絕。試問,美光之於美國、海力士之於南韓,跟IC設計產業之於台灣,哪個更重要?還有,中國有併吞美、韓的企圖嗎?中國對美、韓的國家安全威脅大,還是對台灣的威脅大?美、韓處理紫光案的背後都有國安考量,在兩岸複雜的關係下,台灣更應特別慎重。
問:開放中資投資IC設計一事,馬政府決策過程是否可議?
答:紫光的態度是,聯發科如果不從,就要建議中國政府禁止台灣晶片在中國銷售,態度就像「流氓」般惡劣。但經濟部官員卻說,「樂觀其成,趕在卸任前開放」;行政院副院長張善政則說,「紫光這樣搞,讓我開放IC設計綁手綁腳」。可見官員全無評估,而是先有立場,就是要開放,他們不是理性溝通後為了台灣前途決定,而是因為上級交代。
我們這次發起連署,原盼馬政府不要做決定,留待新政府決定,但李家同教授認為,這件事不管新、舊政府都應反對;我們討論後,覺得非常有道理,不管新、舊政府,我們都反對開放中資投資IC設計,因這是台灣的根基。
我不知道聯發科高層在想什麼,只能揣測可能是受到壓力,或想成為中國隊。但IC產業吸納多少人才?更別說政府支持、租稅優惠,才有今天的聯發科,不是只靠聯發科那幾個人,雖然他們貢獻很大,但整個台灣給的滋養成份也不能不考慮;人要飲水思源,如果為成就個人或公司,就變成中國隊,身為台灣人,我覺得非常不公平。
問:經濟部強調,開放中資投資IC設計將有限制,能夠防止技術、人才等流失嗎?
答:經濟部說要限制中資入股後不得具控制力,那他們幹嘛要出錢成為最大股東?一個公司的最大股東,卻不能對公司有任何影響力,邏輯在哪裡?中國要透過收購、投資來建立IC業紅色供應鏈,這個政策目標已非常明確。一旦中資入股,在摸清公司運作模式後,第一步就是調度人力資源,把台灣高階人才派往中國,協助訓練當地工程師;接著,中國本地工程師上手後,開始把最先進技術移轉到中國。
不出幾年,台灣IC設計產業將只剩老舊成熟的技術和產品,台灣優秀工程師若想參與最先進高端的研究開發計畫,恐怕只能去中國,台灣引以為傲的IC設計產業根基和競爭力,肯定遲早被掏空。
問:紫光除了看上聯發科,更打算一舉吃下力成、矽品及南茂等封測廠,政府應如何把關?
答:我們連署的主軸是反對開放中資投資IC設計,至於封測或周邊產業,可從兩個問題來看。首先,這是完整「矽盾」的一部分,但這部分技術成份較低、資金密集較大,也有污染的問題;其次,如果這部分沒有了,例如都移到中國去,台灣完整的IC產業鏈會有裂縫。目前從設計、封裝、測試到製造,都掌握在我們手中,本來是一條流暢的河,如果中間被掐住,水流就不會那麼順暢︰且若中資背後是中國政府,要掐住你的風險就更高,所以這個問題還有考慮及討論的空間。
問:紅色供應鏈對台灣半導體業虎視眈眈,台灣應如何因應?
答:中國為什麼要紅色供應鏈,因為他們發現一些問題。二○一五年,中國出貨的4G手機已占大宗,但展訊與銳迪科在4G的市占仍趨近於零,有違中國官方「自製自銷」的原則。而且,最近中國GDP無法「保七」,在污染霾害嚴重的情況下,想要維持高成長,只有發展高附加價值產業;而IC產業為ICT產業最核心的上游,低階的終端產品製造毛利率僅約五%,聯發科毛利率則達四十%以上;因此,紅色供應鏈想進入IC產業可以理解,但想進入要憑本事,不是來把台灣吃掉。
我們不反對聯發科併購展訊、紫光、聯芯甚至海思,也不反對中國發展半導體業,在自由競爭商業市場尋找台灣優秀人才,但必須在不影響台灣國家安全及商業公平競爭的底線下。現在中國是用刨根式的方式,不是公平競爭的方式。
聯發科去併中國展訊 才是雙贏
中資入股IC設計,是要來搬走技術,沒有雙贏的局面。最好的方式是,由台灣公司去併購中國公司,然後高階的台灣主打,低階的中國主打,才能創造雙贏。應該是聯發科去併展訊,聯發科繼續有主導權,展訊在低階3G用削價方式跟聯發科搶市場的問題也沒了,這是雙贏的做法。但如果聯發科被兩家低階的IC設計公司併購,只會更擴大中國市場比重,如何跟高通在全球競爭?
面對紅色資金及低階產品大量來襲,台灣只有繼續發展更高附加價值的產品,走ARM或高通這種以技術為生、販賣專利的高毛利產業。另外,應開拓其他市場,據聯合國統計,印度在二○二五年會超越中國,成為全球最大內需市場,但台灣過去在印度投入的資源遠不及日、韓等競爭對手,長期把資源鎖在中國,這才真正是政治影響商業的行為。台灣未來應有兩個策略,包括建築更高技術堡壘及拓展其他市場,讓依賴中國的情況分散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