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崛起改變世界秩序 學者籲禮儀之治
北京清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主任貝淡寧(中)指出,成為大國代表負起更多責任,中國若能對他國「以禮相待」,獲得更多信任,與他國關係,才能從相對脆弱的經濟連結變成強大而互惠的關係。(記者簡榮豐攝)
〔記者呂伊萱/台北報導〕中國可能在一、二十年內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伴隨日益增大的政經影響力,中國將能建立以其為領導地位的世界秩序,衝擊目前以美國單一霸權為主的國際關係體系。北京清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教授貝淡寧(DanielA.Bell)今天指出,成為大國代表負起更多責任,中國若能對他國「以禮相待」,獲得更多鄰國信任,與他國關係才能從相對脆弱的經濟連結,變成強大而互惠的關係。
長風基金會舉辦為期兩天的「從西方中心到後西方世界:探索21世紀新興全球秩序」研討會,探討中國崛起將如何改變自冷戰後以美國為主導地位的世界秩序,邀請多名國際政治學、經濟學與歷史學學者與會討論。
出身加拿大的學者貝淡寧在會中指出,中國極可能在數十年內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經濟實體,一方面中國不可能恢復朝貢體系,但伴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增加,以美國為首的全球秩序與以中國崛起領導的東亞區域秩序,彼此將產生系統上的扞格,意即美國在東亞的軍事力量是中國在東亞建立「天下」體系的主要障礙。
但貝淡寧接著說,情勢可能改變,因北韓作為東亞最大的軍事威脅,可能在幾十年內實現朝鮮半島統一,就這點來看,美國在東亞的插足理由便顯得薄弱。貝淡寧說,簡而言之,維繫全球和平的道路可能仰賴一個雙極霸權的國際社會,中美承認對方在其區域的領導地位,並且合作解決全球性的問題。
另外如歐盟和俄國,應能認知到他們不可能在世界舞台上取得如同美國和中國的地位,最後可能存在的挑戰便是印度。對於中印關係,貝淡寧說,邊界相鄰使得彼此自然對立,但兩個國家也都是冷戰時不選邊的國家,不過而今中印是彼此的最大貿易夥伴,已存在脆弱的連結。如從雙方自古有文明交流等共通點來看,懂得自制、尊重的話,或許可以建立強大的互惠關係。
貝淡寧也說,中國既然成為大國,就有照顧小國利益的責任。他舉中國儒家思想家荀子「禮儀之治」為例說明,有權者應照顧弱勢,呼籲中國負起更多責任,並對他國「以禮相待」,才能獲得更多鄰國信任,與他國關係方能從脆弱的經濟連結變成強大而互惠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