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潭底蓆失傳50年 老技藝今找回

製作潭底蓆的材料三角藺(右)。(記者張安蕎攝)

製作潭底蓆的材料三角藺(右)。(記者張安蕎攝)

2015/10/07 08:00

〔記者張安蕎/專題報導〕「潭底」是樹林最早開發的地方,曾以盛產草蓆名滿北台灣,當地流傳著「潭底查某賢織蓆」的美名,但因產業轉型及時代變遷,讓潭底蓆失傳逾五十年,高齡九十二歲的潭底里民賴阿玉,透過文史工作者協助,重新找回編織草蓆的功夫,也將這門傳統技藝傳承下來,盼能喚起社會重視。

早年潭底因地勢低窪,適合種植草蓆最主要的材料「三角藺」,而成為生產草蓆的重鎮,約有兩百年時光,當地居民在務農之餘,最大副業就是製作草蓆,而潭底三角藺種植最多時,面積更可達三百甲以上,但隨著工業時代來臨,窪地被填平蓋工廠,編草蓆的少女則成了礦場、工廠的女工,藺草香只能留存在記憶中回味。

文史工作者鄭至翔在做田野調查時,發現里民賴阿玉還記得潭底蓆的做法,他花十多個月的時間,循著阿嬤的記憶,遠下台南、高雄等地尋訪材料及編織工具,經過多次失敗及嘗試,終於和賴阿玉合力織了第一件復刻版的潭底蓆,也將製作潭底蓆的傳統技藝承襲下來。

即使已耄耋之年,賴阿玉仍可快速而精準的操作編織機,她回憶,「潭底庄日時織蓆,暝時紡綆」,年幼時她每天約可做兩件潭底蓆,長大後改做雜工,即使間隔八十多年,在摸到編織工具時,還是可以很快就找回手感,「金歡喜!有機會再把這東西摸過一次」。

鄭至翔說,台灣草蓆以大甲蓆最為聞名,但潭底蓆獨特之處,在於材料為三角藺及黃麻,需使用蓆規、蓆拷兩種器具編織,製作時也要兩人一組,蓆面花紋有兩種變化,且潭底居民習慣收割三角藺後立刻剖半、曬乾,使蓬鬆的組織向內包起來,讓潭底蓆更具彈性且透氣。

雖然現代人鮮少使用草蓆,但夏天在床上加鋪一張潭底蓆,不但吸汗又涼爽,還可達到環保節能之效,先人的智慧,值得學習與回味。

製作潭底蓆的材料黃麻。(記者張安蕎攝)

製作潭底蓆的材料黃麻。(記者張安蕎攝)

潭底蓆消失約50年後,文史工作者鄭至翔(左)與高齡92歲的潭底里民賴阿玉(右),合力編織了復刻版的潭底蓆。(鄭至翔提供)

潭底蓆消失約50年後,文史工作者鄭至翔(左)與高齡92歲的潭底里民賴阿玉(右),合力編織了復刻版的潭底蓆。(鄭至翔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