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短暫雨

臺北市 14-14 ℃

中正橋導入民意 新舊並存拍板

中正橋新舊橋樑共存方案模擬合成圖。(北市文化局提供)

中正橋新舊橋樑共存方案模擬合成圖。(北市文化局提供)

2015/08/10 06:00

〔記者游蓓茹/台北報導〕日治時期四大名橋僅存的「中正橋」,因面臨公共安全問題,北市新工處原預計花廿億元拆除,但經文化局審議指定為「歷史建物」後,文化局採用idea TAIPEI工作營,蒐集五小組、共卅二項民間創意提案,文化局長倪重華說,未來中正橋將一分為二,成為「人、自行車走的日治時期舊橋」,加上「車走的新橋」,已獲市長柯文哲同意拍板,工務局副局長兼新工處代理處長黃治峯也說,這是多贏、皆大歡喜的案例。

倪重華說,今年三月,中正橋在文資審議大會上登錄為北市歷史建築,會議上,新工處提出有安全疑慮,後續留存方式,以六月份的idea TAIPEI工作營,邀集專業學者、帶領市民做創意發想,新工處也全程參與討論、評選。

文化局:原址旁建新橋 舊橋供人、自行車行走

倪說,依據可執行性、創意性及優先性等標準,委員會評選出市民的創意,決意將中正橋「恢復成日治時期原貌」,即「原址旁建新橋」,舊橋會改善美化及設置人行樓梯、自行車牽引道,連接兩側高灘,也已經過文資委員審議同意。

黃治峯說,中正橋面臨耐震、防洪水位高度不足等安全問題,原本全橋拆除經費約廿億元,民國一○七年底可完工,但這次與文化局進行民意蒐集、討論決議後,新舊共存總工程經費約廿三億元,工期延後一年、共卅六個月,一○八年底可完成。

黃表示,這次新舊橋設計,一來可保護文資、延長民眾駐足欣賞河岸風景的時間,新橋也可供市民安全通過,接下來做舊橋的水利、水文計算,與文化局交換意見後執行。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