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蛙鳴聲憶亡父 微電影「發村」奪冠
中正大學傳播系學生劉家萱(左起)、黃仁禧、蔡佳均、翁凱翊所拍攝的微電影獲高雄「港都本事」微電影競賽冠軍。(記者林宜樟攝)
2天3千元拍完 獲高市「港都本事」冠軍
〔記者林宜樟/民雄報導〕中正大學傳播系學生團隊「橫躺工作室」,參加高雄市政府海洋局「港都本事」微電影競賽,以討海人家庭裡父子互動為主題,拍攝「發村 Find the beauty of the village」,反映台灣社會看似疏離,實則內斂深刻的父子情,奪得冠軍,獎金五萬元。
團隊成員黃仁禧表示,競賽要求以高雄漁村為拍攝背景,但主題不限,他與同學劉家萱、翁凱翊、蔡佳均,構思以劇情片呈現對漁村的想像,經四處拜託,在開拍前找齊演員,因租用器材一天就要花掉一千五百元,為了節省成本,拚命在兩天內將影片拍攝完成。
父子情深 傳達討海阿爸想家心情
「發村」描述討海人的家庭中,嚴肅寡言的父親對兒子有著深厚的感情,卻不擅言詞表達;一場意外,父親走了,兒子回憶父親曾對著門外蛙鳴聲說「這種聲音在船上都聽不到」,他錄下蛙鳴聲追憶,才體察自己對父親的深刻的天倫情感,在海邊堤防上邊聽著蛙鳴聲,邊呼喊「爸,回來吃飯喔」,讓人為之鼻酸。
翁凱翊說,台灣父子關係通常看起來不親密,仔細觀察會發現父子感情都藏在微小的互動裡,「我和父親的關係就是這樣」,劇中爸爸的角色,是將團隊四個成員對爸爸的記憶融合在一起,用戲劇方式呈現出來。
團隊原本不知如何將關鍵性的蛙鳴聲放進影片,黃仁禧想起曾住在同學家,晚上蛙鳴聲大到像在演奏交響樂,非得把門窗關上才會安靜些,決定修改劇本,讓兒子因蛙鳴聲失眠,卻意外發現父親靜靜聆聽著,點出討海人父親對陸地(家鄉家庭)的思念。
評審認為影片從劇本編排、設計相當用心,故事情節有意義,利用微電影的手法,訴說兩個時代交替的情感,拍攝角度及影像構圖,完整表達故事的主題性,評定冠軍。影片參見臉書「高雄海味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