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時陰短暫雨

臺北市 15-19 ℃

篆刻頑童愛上考古 探索十五份遺址

鄭景隆意外闖進考古學研究,讓不少人「跌破眼鏡」,他認為十五份遺址與巴圖還有許多謎團值得繼續探究。(記者邱紹雯攝)

鄭景隆意外闖進考古學研究,讓不少人「跌破眼鏡」,他認為十五份遺址與巴圖還有許多謎團值得繼續探究。(記者邱紹雯攝)

2009/04/21 06:00

〔記者邱紹雯/台北報導〕玩篆刻、玩印石,「篆刻頑童」鄭景隆意外遇上台北市文山區十五份遺址的出土文物「巴圖」,跨行玩起考古,卻以嚴謹的學術態度完成社區大學首部畢業論文,以民間力量將台灣的石器史上溯到史前時代。

鄭景隆連高中都沒有畢業,在篆刻、印石界頗負盛名,以喜愛「雜學」自居,工作之餘到社大上課10年,選修超過128個學分,專攻冷門的文史、藝術學程,前年因朋友贈與的一批石器,開啟了從未接觸過的考古研究。

這批石器包含巴圖形石斧6件與網墜19件,經確認為石器時代的十五份遺址。鄭景隆說,文獻中記載,十五份遺址早在80年前即已出土,卻莫名消失,「東西自動找上我」,原本只想捐出,卻在社大古玉老師周述蓉與當時校長唐光華的鼓勵下,一古腦鑽入研究,為此成立十五份遺址研究社,還拚出台灣第一部社大的畢業論文。

雖是無心插柳,鄭景隆的論文卻是以嚴謹的學術格式撰寫,以科學考古方式分析標本材質,分析南北巴圖石器差異,並多次對照老照片,找出遺址所在的確切位置,不僅讓台北市文山區的歷史上推到2500年以前,也開啟後續相關的學術研究。

十五份遺址位在興隆路一段125巷(舊地名為十五份)順天宮左側山腰下,此處現已闢建為景美運動公園,鄭景隆也正發起網路連署,希望立碑紀念,同時籌畫虛擬文物館,要讓一個考古題目,由點串成更大的社區文化行動。相關訊息可上「十五份遺址研究社」http://tw.myblog.yahoo.com/seal-stone。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impression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