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跨界合作 授權遊戲書創商機/出版品項衰退3成 衍生商品大大提升產值
漫畫圖像開發更多周邊商品,避免在出版衰退的洪流中遭快速沖走。 (記者吳柏軒攝)
記者吳柏軒/專題報導
「台灣閱讀市場萎縮,但人們的閱讀需求未減,差別僅是『載具』不同,以前翻紙本,現在滑手機,只要掌握好內容,就能生存。」以漫畫為主力的尖端出版社執行長黃鎮隆表示:「透過漫畫圖像、輕小說傳達故事與創意,依然大有可為。」
黃鎮隆認為,動漫擁有圖像優勢,能夠衍生商品,例如出版公仔、玩具,乃至推出知名作家、聲優的限量簽名板,做出產品差異化、稀有化,不但可以讓漫畫類商品提升附加價值,更讓人願意收藏。只不過,早期台灣漫畫書單價很少超過兩百元,毛利較低,所以只能衝數量,然而近年書店、租書店等通路衰退,靠代理賺錢已不靈光,必須多元發展。
動漫業者從二○一三年開始獨立舉辦「台北國際動漫節」,再加上漫畫博覽會,一年兩個大型活動都能吸引數十萬進場人次,二○一四年漫畫博覽會高達六十萬人次,就是另闢蹊徑的成功策略。
東立出版社副總經理黃信謙則擔憂,台灣整體動漫市場鼎盛時期約在二○一四年達到高峰,總產值約十六、七億元,隨後大尺寸面板手機風行,加上網路盜版猖獗,尤其中國的翻譯盜版,打壓平面銷售利潤,且消費者購買力直線下滑,業者經營日益困難。
「如今的書店家數剩四分之一,出租店家數更剩下六分之一,出版品項自然受到影響。」黃信謙指出,從二○一二年至今,全台漫畫出版品項已衰退三成左右,如今漫畫界營業額剩高峰的一半,一年約六、七億元。漫畫圖文並茂,早期曾是青少年最主要的休閒活動,如今其他娛樂增加,漫畫卻變成上網看,花錢的人變少。
「跨界合作則是另一個轉機!」對黃鎮隆來說,要經營台灣本土漫畫家和原創輕小說,應著眼未來商機,例如他最近不僅談成漫畫電影,也授權做成電腦、手機遊戲,更將觸角向下扎根,製造寓教於樂的遊戲書,「也許還需要五年工夫才能回收,但那就是未來。」
尖端出版社執行長黃鎮隆認為,只要掌握好內容,就能衍生周邊商品、跨界合作,創造不同收益。 (記者吳柏軒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