誇張!台東漁民2天之內捕獲15條地震魚
![在大武外海捕獲的地震魚長度超過一個成人的身高。(記者王秀亭攝) 在大武外海捕獲的地震魚長度超過一個成人的身高。(記者王秀亭攝)](https://img.ltn.com.tw/Upload/news/600/2018/06/30/2474007_1.jpg)
在大武外海捕獲的地震魚長度超過一個成人的身高。(記者王秀亭攝)
[記者王秀亭/台東報導]台東漁民以延繩釣方式,昨天在大武外海捕獲12條地震魚,創下當地個人最高紀錄,今天又釣到3條,不禁引發大地震徵兆的聯想,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主任何源興說,應為漁民誤捕,且並無科學依據證明地震魚與地震相關。
南迴地區尚武漁港集貨場今天中午人聲鼎沸,漁民忙著將剛捕獲的大批白帶魚分類,而眾多白帶魚中,再度看見3條有地震魚之稱的皇帶魚。
再度釣得地震魚的漁民阿杰表示,最近都在大武外海釣白帶魚,想不到昨天一次釣到12條地震魚,今天再度釣得2條,其他漁船也釣到1條,都是在200至500公尺深的海域釣得,由於大武外海釣到地震魚並非少見,漁民早習以為常,只是一天12條確實是創紀錄。
何源興表示,皇帶魚棲息海域較深,通常身體虛弱、受傷,才被打到岸邊,但為數甚少,又湊巧在上岸前後都有小地震,才被稱地震魚,卻無任何證據證明兩者相關。
何源興解釋,白帶魚與皇帶魚都屬「帶魚」,棲息深度、環境多為相似,漁民以延繩釣專門引誘白帶魚時,皇帶魚也跟著上鉤,認為是漁民誤捕成分居高,皇帶魚被浪打上岸,或與漁民捕其他魚種時不小心捕到的情形大為不同。
相關影音
![到大武遊玩的民眾初見地震魚,感到好奇。(記者王秀亭攝) 到大武遊玩的民眾初見地震魚,感到好奇。(記者王秀亭攝)](https://img.ltn.com.tw/Upload/news/600/2018/06/30/2474007_2.jpg)
到大武遊玩的民眾初見地震魚,感到好奇。(記者王秀亭攝)
![漁民將在一箱箱的保麗龍盒裡的地震魚,逐一拿出秤重。(記者王秀亭攝) 漁民將在一箱箱的保麗龍盒裡的地震魚,逐一拿出秤重。(記者王秀亭攝)](https://img.ltn.com.tw/Upload/news/600/2018/06/30/2474007_3.jpg)
漁民將在一箱箱的保麗龍盒裡的地震魚,逐一拿出秤重。(記者王秀亭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