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情於台灣史 府城歷史名人盧嘉興故居掛牌

盧嘉興故居舉行掛牌儀式,賴清德推崇他熱愛台灣。(記者蔡文居攝)
〔記者蔡文居/台南報導〕台南市政府今天上午於中西區友愛街盧嘉興故居(盧嘉興紀念館後方)舉行掛牌儀式,由市長賴清德親自於故居掛上紀念牌,盧嘉興家屬、藝文界人士等多人出席見證。賴清德推崇他熱愛台灣,對台灣史治學所付出的心力及貢獻。
列名台南市學術教育類歷史名人的盧嘉興(1918〜1992)治學勤奮,自號「廢廬主人」,為自學有成的民間學者。他專情於台灣史,長期擔任台南市文獻委員會委員,著有《台南縣志稿》(卷首疆域篇、人民志氏族篇、自然志地理篇、氣象篇)、《台灣研究彙集》24冊、《輿地纂要》等書。
其中《鹿耳門地理演變考》並於1964年經台大教授方豪推薦,獲中國學術著作獎殊榮。
由於盧嘉興對於名人軼事、地理演變、歷史古蹟等議題皆有深入研究,曾深入探討鄭成功、劉銘傳、沈光文、連雅堂等歷史人物,2000年原台南市政府曾將其研究古典文學作家的傳記資料、作品,蒐羅彙集成《台灣古典文學作家論集》三冊出版,彰顯其研究成果。
文化局表示,位於故居前的「盧嘉興紀念館」為盧嘉興之子盧金坊醫師為紀念父親逝世20週年,於2012年著手成立的文化展館,歷經2年多的修建整理,2014年7月開幕,是為府城地區新近成立的展覽會館。紀念館1樓展示盧嘉興生平使用的文具、文獻考察工具、生平著作和藝術創作等;2樓以林媽利醫師《我們滴著不同的血液》為主題,展示台灣人祖先的血統來源及與非洲、中亞和雲南的關聯性;3樓則展示台灣清末以降的藝術家創作及新生代藝術家作品。
文化局表示,市府至去(105)年已完成14處名人故居掛牌,今年初完成黃清舞、許藏春故居掛牌,今日掛牌的盧嘉興故居則為今年第3處掛牌的故居。

盧嘉興紀念館展示盧嘉興生平使用的文具、文獻考察工具、生平著作和藝術創作等。(記者蔡文居攝)

盧嘉興故居位於友愛街盧嘉興紀念館的後方。(記者蔡文居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