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

臺北市 24-28 ℃

婦人犁田摔傷膝蓋 手術3個月可以走路了

骨科醫師用X光片說明關節鏡復位手術後術復原狀況。(記者張聰秋攝)

骨科醫師用X光片說明關節鏡復位手術後術復原狀況。(記者張聰秋攝)

2015/07/05 16:18

〔記者張聰秋/彰化報導〕彰化縣65歲林姓婦人日前騎機車不慎「犁田」摔傷膝蓋,痛得唉唉叫無法走路,就診治療醫師發現其左腳膝蓋關節脛骨骨折,需動刀治療,婦人擔心手術風險高,一度猶豫想放棄西醫治療,醫師建議其採用傷口較小的關節鏡復位手術,術後2週,林婦關節可90度彎曲,1個月後可撐助行器活動,3個月後,自己僅著1根拐杖,自行步入診間複診,婦人向醫師表示,還好當時有聽醫師的話,乖乖動了手術。

3、4個月前,該名婦人騎機車準備到田間工作,途中出了意外,摔車當下,她直覺左膝紅腫疼痛,自己起不了身,經送醫急診,照X光診斷出左腳膝蓋外側第2型脛骨平台骨折,除關節面下陷之外,同時發生縱向的骨折。

彰濱秀傳紀念醫院骨科部醫師賴昆鴻表示,還好林婦的縱向骨折位移極小,且骨折線為非完全骨折,因此和病患及家屬討論後,決定採取關節鏡輔助下行關節復位,再以中空骨釘固定,期盼能以小傷口讓傷患得到最快的復原。

賴昆鴻說,院方透過關節鏡在婦人膝蓋開了4個小傷口,2個各約0.5公分、另2個各約2公分,比傳統1個大傷口約10到15公分,傷口小、疼痛少,患者可以少受點苦。

賴昆鴻表示,早期治療這類脛骨平台骨折,動刀打開膝關節,甚至把膝關節的半月板掀開,才能看到較大的關節面,如此一來不僅會造成較嚴重的術後疼痛,且關節內的疤痕組織也會影響術後的活動度,且傷口大,術後恢復慢,傷患需要較長時間復健。

賴昆鴻指出,採用關節鏡復位手術,有著傷口小、疤痕組織少、可近距離觀察復位情形等優點,若同時發現其他關節內損傷,如半月板破裂,還可以同時進行修補,不過,關節鏡復位手術比傳統手術困難度高、手術時間長,手術耗材增加等缺點。

不過,醫師認為,任何手術方式各有其優缺點,應視病人病情做選擇,該項關節鏡復位手術,健保給付,但手術耗材費用則需病人自費負擔。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