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

臺北市 24-28 ℃

南大附小獨立研究 為蚵棚、鹹菜尋生機

南大附小獨立研究,成果豐碩。(記者黃文鍠攝)

南大附小獨立研究,成果豐碩。(記者黃文鍠攝)

2015/06/07 19:41

〔記者黃文鍠/台南報導〕台南大學附小彩虹斑馬河巡隊費時半年投入獨立研究,透過文獻探討、田野調查、人物訪談及問卷調查等方式,研究「蚵棚」與「鹹菜」兩個主題,今日在巴克禮紀念公園以戲劇演出方式,發表成果報告,吸引近百位南大附小學生、家長圍觀,不少遊客也駐足觀賞,對小五學生能做到這麼深入的研究直誇難得。

台南沿海廢棄蚵架竹材及保力龍,造成海岸污染問題嚴重,由莊詠晴、陳炘榆、韓欣恬、陳家萱、李昆圃5人組成的團隊,以「蚵難?!樂蚵蚵?!」為題,半年來訪問過多位蚵農、市府官員、專家學者,以及拜訪南台科大與成功大學蚵架研究團隊,也發放問卷瞭解消費者的想法,從不同面向認識廢棄蚵架及保麗龍的回收情形。

小組發現,每年台南沿海約有一萬座蚵棚,產生30萬枝竹子與18萬個保麗龍,這些廢棄物並沒有確實被回收,即使被回收,目前均採取焚燒的方式處理,實在有損台南低碳城市的美名。研究結論,希望台南市政府能趕快提撥經費研發能被蚵農接受的環保浮具,因為搶救海灘一刻也不能再等。

卜德璇、施玨希、高立屏、林柏邑、高豐畯以「全國唯一大木桶醃鹹菜面臨的熄燈號」為題深入探討。因為目前台灣只剩下台南將軍區的鹹菜達人林煌津使用大木桶醃製鹹菜,小組全程透過戲劇表演的方式,將現況分析、研究過程、問題探討、對策與結論等四大研究項目,呈現給現場觀眾,精湛的演技將眾人逗得哈哈大笑。

學生用紙板自製大木桶道具,雖是用蠟筆著色,但維妙維肖讓人分不清楚真假;透過大型看板的展示也讓民眾瞭解大木桶醃製鹹菜的過程,寓教於樂。

小組發現,沒有使用添加劑的鹹菜雖然口感佳,更健康,但因顏色較黑,賣相不好,只好透過食用級添加劑將顏色變黃,希望政府要加強宣導,讓消費者知道選用天然鹹菜,讓大家吃得更健康、更安心。

指導老師張景傑說,學生利用課餘的時間進行獨立研究,活化知識之餘,也能同學間的感情變得更融洽,除了讀書,學習與人合作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同學們以鹹菜為主題,為傳統產業找尋問題。(記者黃文鍠攝)

同學們以鹹菜為主題,為傳統產業找尋問題。(記者黃文鍠攝)

小組成員實際走訪蚵農,探討蚵架保力龍污染問題。(記者黃文鍠攝)

小組成員實際走訪蚵農,探討蚵架保力龍污染問題。(記者黃文鍠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