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雨量列停班停課標準?氣象局:變數太多

2009/10/06 06:00

〔記者林嘉琪/台北報導〕雨量是否能成為中央發布颱風假的參考標準?儘管行政院副院長朱立倫宣布要將雨量土石流納入停課停班標準,氣象局等單位卻迄今無法提出建議標準,導致各地出現一國多制的紛亂爭議。

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吳德榮昨日指出,氣象局測得的雨量,落在各地後絕對有不同的影響,因為各地水文地理條件不同,變數太多。

氣象局長辛在勤舉例,宜蘭縣雨量警戒值設在超大豪雨的三百五十毫米,當宜蘭三星在前天二十四小時內落下五百七十八毫米時,宜蘭縣政府就應決策當地是否上班、上課。吳德榮說氣象局沒有辦法決定各地決策,也沒有各地方政府來得了解在地資訊。

學者看法也不一

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周仲島十分贊成把雨量資訊納入中央發布颱風假參考。他指出,風災損害嚴重的地點,幾乎都不是發生在颱風停留位置,科學上稱這種情形叫「颱風的遠距豪雨」,也凸顯相較暴風雨區較遠區域,因為疏於防範而遭受豪雨重創。

中研院地科所研究員汪中和表示,台灣的雨量預測目前準確度可到二十五%,已高於全球十五至二十五%的平均值,但是也只能猜對二成五,可見雨量預測的困難度。颱風的雨量比風速難測,主因是水氣變化瞬息萬變,想把雨量預報做好相當不容易,也因此會很難提供各地方直接參考。

周仲島表示,台灣氣象局是個人力精簡的小單位,以現行規模若想再執行「下多少雨就應放假」的任務,一定會面臨人力問題。

周仲島舉例,美國氣象局可以結合水文及氣象專業,像洪水預報就是美國氣象局的工作,而非其他水利單位,但是台灣從氣象觀測、土石流警戒到決策,分別交由氣象局、水保局和各縣市政府執行,不同單位的「人」的態度正是關鍵問題。

他說,未來組織再造,應把環保署、水利署及氣象局整合在環境資源部,才能整合資訊提供及時防災。短期內面對天災,應由交通部和經濟部先出面,協助資訊研判,並且應該增加學者席次在緊急應變中心裡,不只尊重學者,也能讓相關研究派上用場。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焦點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