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角復育台灣百合 社區綠地引入栽植

東北角近年積極復育台灣百合,讓荒地重現生機。(新北市農業局提供)
〔記者林欣漢/新北報導〕台灣百合是台灣的特有種,每逢春夏之際,新北市北海岸為遊客間口耳相傳的賞花據點,為保護這片動人的自然景致及資源,同時突顯台灣百合的原鄉特色,農業局表示,近年與地方社區積極推動台灣百合的復育推廣工作,範圍已自北海岸拓展至東北角,包括瑞芳龍安里、貢寮龍門里都將台灣百合帶進社區綠地,並由里民親自照料,讓台灣百合在地生根,也讓更多人欣賞這原生植物的美麗。
農業局指出,瑞芳區龍安里緊鄰瑞芳火車站後站,為美化社區環境,里民志工合力將原本瑞芳高工牆外長滿雜草、枯木的荒地,整理成美麗的龍安花園。
在地龍安里長柯瑞和表示,花園第一批種下的是金針花,去年底得知農業局正在推動台灣百合復育工作,因台灣百合花型特殊、花色潔白顯眼,深得人緣,所以便向農業局申請了500株花苗進行栽植復育,里民志工們也都很主動自發,更不乏已經習慣每天到花園巡巡走走的人,拔草澆水,看著花園慢慢成形,大家感到滿滿的喜悅與成就感,也願意投入更多心血來經營這塊土地,未來希望能逐步增加台灣百合復育數量,不僅讓社區更加賞心悅目,也讓火車上的遊客在車內就能分享花開之美。
而貢寮區龍門里也自發申請在龍門公園坡地種下1000株台灣百合,全年由里民負責養護照顧,也是社區參與復育的美麗案例之一。
農業局長李玟表示,有感於人為活動造成太多物種面臨絕跡的危險,農業局多年來致力於原生植物的復育,並逐步加強與地方的連結及合作,傳達保育工作需要全民參與的觀念,同時建議民眾在綠化居家環境時,能多以在地的原生植物取代外來種,避免外來種野化而影響生態環境,共同維護本土的珍貴生態。

台灣百合是台灣的特有種,每逢春夏之際,新北市北海岸為遊客間口耳相傳的賞花據點。(新北市農業局提供)

瑞芳區龍安里、貢寮區龍門里申請種植台灣百合,全年由社區民眾負責養護照顧。(新北市農業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