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作戰思維轉向 聚焦雙線作戰保台

圖為美軍陸戰隊第三濱海作戰團近日在加州演習,模擬美國軍方設定的太平洋島鏈作戰概念。(圖:取自第三濱海作戰團臉書專頁,文:編譯陳成良)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中國積極建立侵略型的軍事能力,對台灣與周邊國家構成重大威脅。美軍五年來因應與中國、俄羅斯競爭的新局,焦點轉向保衛台灣。不過美國現役將領示警,美軍要保衛台灣,「雙線作戰」缺一不可 ,美國除了調整作戰思維外,還要投入更多的資源,方能強化保台戰力。
華爾街日報六日起推出系列報導檢視美軍進入大國衝突新紀元面臨的挑戰,第一篇從美國空軍將領希諾特(Clint Hinote)的視角呈現美軍準備不足的前因與後果,指出美國經歷十餘年反恐戰爭後,二○一八年起才又把重心轉回因應與中俄的「大國競爭」新局。
文中指出,防止中國犯台對美國來說挑戰重重。五角大廈官員斷定,如在中國攻克後試圖奪回台灣,美國將陷入漫長戰爭,且可能促使中國動用核武。美國必須展現有能力防止北京奪台,現任總統拜登政府去年發表的國防戰略列有這項要求。
從巴格達調回華府的中將希諾特,藉負責督導空軍未來作戰的職權,曾在二○一九年舉行一場機密兵棋推演,模擬人民解放軍犯台,並評估兩支美軍介入作戰的表現。一支是完全由遠程轟炸機和飛彈組成的「外線部隊」,另一支是由機艦和地面部隊組成、要在中方機艦及飛彈範圍內作戰的「內線部隊」。
他指出,兵推結果顯示無法單靠外線或內線取勝,「要保護台灣與日本,雙線戰力缺一不可,自此之後我們的兵推、模擬都是為驗證雙線結合的效果」。
美方自此不斷模擬、試驗以得出最佳配方。五角大廈參謀聯席會議近期兵推顯示,二○二○年代末期台海如爆發衝突,美國可阻礙中國武力犯台,但雙方人員死傷慘重。這次兵推假定美國將掌握新武器、戰術並採用五角大廈目前籌劃軍事部署帶來的優勢。
美軍陸戰隊因應未來戰爭型態,已摒棄戰車並轉型為海上步兵部隊,可從西太平洋小島攻擊中國艦艇。在近岸作戰且將配備反艦飛彈的全新陸戰隊濱海作戰團預定二○二五年駐紮日本沖繩。此外,美國陸軍電子戰、短程防空及工程能力因預算壓力與反恐戰爭而減弱後,正在發展能攻擊更遠方目標的新一代武器系統,計劃今年秋季部署新式極音速飛彈,但要取得太平洋地區部署權,才能在對付中國上發揮用途。
報導寫道,美軍能力仍勝過主要對手,中國在提升大規模兩棲攻擊能力上面臨障礙,俄軍弱點在烏克蘭展露無遺。但美軍即使擴大使用菲律賓、日本境內基地且分散部署,保衛台灣仍需要部隊大老遠開赴中國攻擊範圍內作戰,而且美軍為新世局研製的許多尖端武器要到二○三○年代才能到位,而中國可能在此之前先下手遂行目的。
希諾特坦言,美軍轉型步伐有時不盡理想,爭取預算也時常吃虧,「現在的緊迫感更深,但我們知道這段路還要走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