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衛生棉之亂延燒 打擊消費者信心
中國大陸過去近一個月的「衛生棉之亂」延燒,眾多品牌的衛生棉被發現長度虛報、衛生棉pH值標準寬鬆,甚至內容物可疑。圖為過去曾查獲生技公司負責人把中國製衛生棉偽造成台灣制標籤。(中央社)
〔中央社〕中國大陸過去近一個月的「衛生棉之亂」延燒,眾多品牌的衛生棉被發現長度虛報、衛生棉pH值標準寬鬆,甚至內容物可疑。女性消費者對這項日常用品的信任度跌到谷底,「醫用衛生棉」的諮詢量則暴增。
事件起因於11月上旬,一名自媒體部落客自購近10款不同品牌衛生棉,實測後發現沒有一款的實際長度與標示長度一致,且絕大多數明顯短於標示長度。衛生棉品牌被指集體「偷工減料」,知名廠商回覆時卻稱「屬於正常情況」、「如果接受不了可以不買」,引起網友不滿。
隨後,網友又發現,衛生棉pH值允許的範圍僅相當於紡織品標準中窗簾、外衣等非直接接觸皮膚產品的水準——儘管一些醫生認為pH值不會對陰道環境產生顯著影響,但消費者還是質疑這樣的標準是否過於寬鬆。
經濟觀察網11月30日的報導指出,在中國,這不是衛生棉第一次陷入品質爭議,先前消費者甚至在衛生棉中發現過針頭、蟲卵。這一次,部分消費者試圖通過自發測評發布「民間衛生巾(棉)品牌紅黑榜」,然而,幾乎沒有品牌可以入選「紅榜」,這更是放大了焦慮。
報導說,一時間,被認為適用標準更高的醫用衛生巾,其在電商平台的搜索量上漲3920%。
報導指出,衛生棉大廠牌的集體崩塌,讓女性消費者「後怕」與憤怒,因為這是每個月都要貼身使用7天的產品,卻這麼多陷阱。
和高價、高競爭、高關注度的3C產品相比,中國的衛生棉等日用品一直缺乏測評生態。圍繞3C產品的測評生態,會給廠商施加足夠的壓力,促使它們以更低的價格提供性能更優的產品。然而,報導也說,如果有一套嚴格的衛生棉強制性國家標準,衛生棉本就不需要占用第三方測評的資源,「當下全網測評衛生巾的現象,折射的是信任的潰敗,並不是一個正常市場的生態」。
報導說,美國將衛生棉歸為醫療器械,實施嚴格的醫藥級別監管;日本則將其列為準醫藥品。在中國,新的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的國家標準將於2025年7月實施。另外,專門針對衛生棉品類的國家標準計畫也正在起草之中。
這篇報導認為,整個衛生棉行業必須從根本上正視消費者的訴求,調轉經營方向。該行業品牌在代言人、概念營銷上的投入巨大,導致平均毛利率高達45%,而淨利潤率僅為10%,顯然將過多的資源投入營銷而忽視了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