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重返三疊紀! 巴西出土2.37億年「偽鱷類」化石

中晚三疊紀巴西南部的景觀,描繪了一隻巨大的普氏龍(Prestosuchus chiniquensis)正在啃食一具二齒獸(dicynodont)的屍體,而小鱷龍(Parvosuchus aurelioi)則在爭奪殘羹剩飯。(取自《自然》期刊)

中晚三疊紀巴西南部的景觀,描繪了一隻巨大的普氏龍(Prestosuchus chiniquensis)正在啃食一具二齒獸(dicynodont)的屍體,而小鱷龍(Parvosuchus aurelioi)則在爭奪殘羹剩飯。(取自《自然》期刊)

2024/06/24 16:31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巴西新發現一種古代掠食性爬行動物Parvosuchus aurelioi的化石,為三疊紀中晚期偽鱷類(pseudosuchians)多樣性提供了關鍵證據,並對爬行動物演化研究產生深遠影響。

據《每日科技網》(scitechdaily)23日報導,《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期刊近日發表了一篇由巴西古生物學家穆勒(Rodrigo Müller)領銜的研究,報告了巴西新發現的這種古代掠食性爬行動物,化石年代約為2.37億年前的中晚三疊紀(Middle-Late Triassic),這一發現填補了巴西此類化石的空白。

偽鱷類在三疊紀(Triassic Period,距今約2.52-2.01億年前)非常普遍,其中一些大型物種是當時的頂級掠食者。小型偽鱷類如優雅鱷屬(gracilisuchids)在食物鏈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在巴西之前尚未發現這類化石。

穆勒和他的研究團隊在巴西聖瑪麗亞組(Santa Maria Formation)發現了一具保存完好的部分骨架,包括完整的頭骨、下頜、11節胸椎、一個骨盆及部分肢體。頭骨長14.4公分,具有長而纖細的下頜和彎曲的尖牙,顯示出輕巧的骨架結構,估計總長不足1米。

為紀念業餘古生物學家佩德羅·盧卡斯·波塞拉·奧雷利奧(Pedro Lucas Porcela Aurélio),新物種被命名為Parvosuchus aurelioi,意為「小鱷龍」。這是巴西首次確認的優雅鱷屬物種,顯示了該地區三疊紀期間偽鱷類的多樣性。

據報導,這一發現的重要性在於它不僅豐富了我們對三疊紀生物多樣性的認識,還為研究古代爬行動物的演化提供了新的視角。透分析這些古代掠食者的化石,科學家可以更深入理解現代爬行動物的演化路徑,並進一步揭示地球上生命的歷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國際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