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網站數量萎縮、內容憑空消失 中國人失去部分集體記憶

中國網站的數量及內容逐年減少,引起人們對歷史遭抹殺的恐懼。圖為2022年底,北京民眾在街頭舉起白紙,抗議政府禁止人民對防疫措施過當發表批評言論的嚴厲政策。(美聯社)

中國網站的數量及內容逐年減少,引起人們對歷史遭抹殺的恐懼。圖為2022年底,北京民眾在街頭舉起白紙,抗議政府禁止人民對防疫措施過當發表批評言論的嚴厲政策。(美聯社)

2024/06/04 19:23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中國民主運動「六四事件」屆滿35週年,各界呼籲勿忘歷史之際,《紐約時報》專欄記者袁莉(Li Yuan)指出,中國在1990年代中期到2000年代中期的網路內容,包括新聞入口網站、部落格、論壇、社群媒體等,幾乎都已消失,而截至去年的網站數量也比6年前減少3分之1以上,引發人們對歷史被抹去的擔憂,悲嘆失去了部分集體記憶。

文中指出,中國社群平台「微信」5月22日出現一篇獲得廣泛轉貼的文章「中國互聯網正在加速崩塌」,由專門撰寫成功商人故事的部落客「何加鹽」所撰,指1995至2005年間,中國新聞入口網站、部落格、論壇、社群媒體上幾乎所有資訊都已不再可用,「我們曾相信網路有記憶,但沒有意識到這種記憶就像金魚的記憶一樣」。該文很快遭到審查。

袁莉利用中國主要搜尋引擎「百度」進行驗證,發現在上述期間內,有關騰訊創辦人馬化騰的資料僅有3筆,被稱為中國企業界教父的柳傳志有7筆,而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馬雲及當時在福建、浙江兩省擔任黨、政要職的習近平,則都一無所獲。袁莉繼續搜尋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大地震,並把時間範圍縮小到地震發生的頭一年,跑出9頁搜尋結果,但大部分是中央政府或媒體機構的文章,沒有找到任何高品質的新聞報導或賺人熱淚的記述。

除了內容消失之外,還有一個更廣泛的問題,即中國的網路正在萎縮。根據中國網路監管機構資料,去年中國網站數量為390萬個,比2017年的530萬個減少3分之1以上。中國擁有10億名網路用戶,佔世界上網人口近5分之1,但熱門語言線上使用情況調查結果顯示,使用中文的網站數量僅佔全球網站總數的1.3%,低於2013年的4.3%,10年來下降70%。目前,中文網站數量僅略高於印尼語和越南語網站,少於波蘭語和波斯語網站,僅是義大利語網站數量的一半,是日文網站數量的4分之1。

在中國,網站數量和內容的減少除了舊檔案建檔困難、成本高昂外,另一個原因是政治。在習近平威權、民族主義治理下,網站面臨更大審查壓力,轉而透過不存檔讓舊內容消失。華裔美國紀錄片製片人王男栿即在2週前發現,中國線上資料庫「豆瓣」和微信上有關她及作品的頁面皆已消失,「我感覺自己身為歷史的一部分被抹去了」。

記者出身的中國異議人士長平(張平)也表示,他受到的壓迫比預想中嚴重許多,尤其當他的「微博」帳號在2021年3月被刪除時,他感到悲傷和憤怒,因為上頭不僅有300多萬名追蹤者、數千則發文,更記錄他10多年的生活和想法,內容除了關於時事、歷史、政治,也有個人思考,「我感覺我生命的一部分被剝奪了」。

長期駐中的美國記者兼作家張彥(Ian Johnson)表示,儘管網路經常被認為有些膚淺,但「如果沒有這些網站和內容,我們就會失去部分集體記憶」。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