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太殺了! 俄熊貓寶寶取名「喀秋莎」

旅俄雌熊貓「丁丁」,去年8月24日誕下的雌寶寶(見圖),取名為「喀秋莎」(Katyusha)。(圖擷取自莫斯科動物園官網)

旅俄雌熊貓「丁丁」,去年8月24日誕下的雌寶寶(見圖),取名為「喀秋莎」(Katyusha)。(圖擷取自莫斯科動物園官網)

2024/01/04 15:07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俄羅斯莫斯科動物園上月初起,為熊猫寶寶舉辦命名票選活動,相關結果3日出爐,由一路領先的「喀秋莎」(Katyusha)拔得頭籌,雀屏中選。「喀秋莎」除了是俄羅斯知名民謠外,也是代表蘇聯紅軍的「大殺器」。

旅俄雌熊貓「丁丁」去年8月在莫斯科動物園首誕幼崽,是莫斯科一大喜事。莫斯科市長索比亞寧(Sergey Sobyanin)3日宣布,為在俄出生的首隻熊貓寶寶命名的投票活動結果已經揭曉,共有超過38萬人參與線上票選,「喀秋莎」以29%的得票率勇奪第一,其次為「瑪莎」與「莫莫」(來自「莫斯科」一詞的第一個音節)。

索比亞寧說,「喀秋莎」現在4個月大了,她已經長了很多牙齒,路也走得很好,最近又做了一次檢查:體重8.67公斤,連尾體長79.5公分。

按照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與莫斯科動物園簽署的協議,熊貓「如意」和「丁丁」於2019年4月抵達莫斯科,開啟為期15年的旅居生活。去年8月24日,「丁丁」首誕幼崽,為雌性,這是在俄羅斯出生的首隻熊貓寶寶。

「喀秋莎」其實是俄羅斯常見女生名字「葉卡捷琳娜」的愛稱,同名歌曲二戰時期被蘇聯政府用來作為鼓勵蘇軍士氣,對抗德軍的戰歌。此曲描述了一位名叫喀秋莎的年輕姑娘,站在故鄉的岸邊歌唱,思念與等待遠方的愛人戰士,她的愛人則勇敢地捍衛國土邊疆,回報她的愛情。

中國第一夫人、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妻子彭麗媛2005年訪問莫斯科時,曾開嗓高唱

「喀秋莎」,讓俄國人樂開懷。

二戰時期,蘇聯大規模生產、投入戰場的世界第一款火箭砲「BM-13」,俗稱就叫「喀秋莎」。根據紀錄,蘇聯士兵是「一面高唱《喀秋莎》,一面向德國法西斯開砲」。「喀秋莎」之名仍被用於較為新式的蘇聯車載多管火箭砲上,特別是「BM-21」與其衍生型。

二戰時期,蘇聯用來對付德軍的世界第一款火箭砲「BM-13」,俗稱就叫「喀秋莎」。圖為俄羅斯衛國戰爭紀念日時出場的「喀秋莎」。(圖擷取自維基百科公領域)

二戰時期,蘇聯用來對付德軍的世界第一款火箭砲「BM-13」,俗稱就叫「喀秋莎」。圖為俄羅斯衛國戰爭紀念日時出場的「喀秋莎」。(圖擷取自維基百科公領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