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中國藉學術合作從事間諜活動危害經濟 德內政部長籲加強防範力道

德國內政部長費澤爾(Nancy Faesser)指出,中國的間諜活動牽動德國經濟、工業和科研造成的危險越來越大,必須加強防範力道。(法新社)

德國內政部長費澤爾(Nancy Faesser)指出,中國的間諜活動牽動德國經濟、工業和科研造成的危險越來越大,必須加強防範力道。(法新社)

2023/06/07 10:21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針對德國「商報」(Handelsblatt)報導稱中國官方派遣的中國客座學者對德國大學和企業從事間諜活動,竊取專業知識和技術,德國內政部長費澤爾(Nancy Faesser)指出,中國的間諜活動牽動德國經濟、工業和科研造成的危險越來越大,必須加強防範力道。

「商報」報導,調查人員發現,中國經常派遣博士生透過科學合作的形式,參與德國企業的計畫,一旦這些中國客座學者獲得進入企業IT系統的管道,就會試圖獲取有關這些計畫的更多訊息。

例如在2020年,中國1位博士生曾在中國官方指使之下,對德國北部1家醫療技術公司進行間諜活動,此案迄今都仍處於保密狀態。安全人士表示,這是1樁中國客座學者造成德國專業技術知識外流的典型案例。

報導說,這家公司與德國1所大學共同合作,對不同應用領域研發抗菌表面技術。2015年年中到2016年5月,1位來自中國的博士生參與了上述大學的研究計畫團隊,獲得參與這項計畫的機會,而他對新技術的興趣明顯有些過高。

「商報」引述1名了解此案的人士指出:「直到這位中國博士生離開後,研究團隊才發現,研究成果和生產機密已經被盜取了。」德國這家公司後來發現,該公司參與研究的新塗層技術專利已在中國註冊,這也證實了該公司對中國學者盜取研究成果的間諜行為的猜疑。

報導說,這位博士生回到中國之後,成為陝西省西安市西北工業大學的一名教授。西北工業大學是中國「國防七子」之一,獲得中國政府的特別支持。這些學校處於中共解放軍軍事研究的最前沿,與軍方的關係非常密切。

費澤爾表示,為了防止對專利、技術與創新知識遭到間諜行為,確保企業和研究機構建立明確的風險意識,並執行嚴格的保護措施尤為重要。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國際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