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宏訪中發出連串錯誤訊號 法國學者:恐讓習政權更加傲慢自大
法國戰略研究基金會(FRS)高級研究員倪雅玲(Valerie Niquet)指出,法國總統馬克宏在訪中期間所發出的所有錯誤信號,都可能讓習近平政權更加地傲慢自大。(美聯社)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法國總統馬克宏4月初的訪中行程爭議不斷,去年5月出版新書《台灣面對中國》(Taiwan face à la Chine)的法國戰略研究基金會(FRS)高級研究員倪雅玲(Valerie Niquet),18日在法國解放報(Libération)發表評論指出,馬克宏在訪中期間,把2023年的中國與(法國前總統)戴高樂時代的中國混淆了,他所發出的錯誤信號都可能讓習近平政權更加地傲慢自大。
根據法廣引述解放報報導,倪雅玲指出,在台灣問題上,馬克宏後來在荷蘭進行國事訪問時表示,法國主張維持現狀,主張和平解決,這種調整說法是必要的。他本月初的中國行,無論是從天安門廣場的閱兵,珠江沙面島與習近平一同品茗,還是到殖民時代廣東總督府的西方買辦角色,可以說將另一個時代的所有負面象徵全湊在一起了,馬克宏在回程總統專機上的受訪,則又替他此行帶來倒霉的句點,當中國軍隊正在台灣海峽實彈演習之際,他選用了北京在自我捍衛時的標準話術,即從「戰略自主」到「拒做美國跟班」。
倪雅玲說,荷蘭的談話能否讓我們忘記馬克宏訪中期間奇怪的總統定位這無法確定,也就是說讓我們的鄰國和盟友相信,法國總統所謂的歐洲自主,並不是要他們脫離美國,而是清醒地去考慮歐洲自身的利益;就算中國能在一些共同關心的議題,如氣候或核擴散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但後來被證明,北京總是將自己利益放在首位。
倪雅玲指出,歷經3年疫情和戰狼外交後,中國需要重新站穩腳跟。除了經濟需要,北京同時意識到須積極地拉攏類似「南方國家」這樣不隨美國起舞的歐洲領導人。
倪雅玲表示,一些人從馬克宏在中國的姿態中,看到想追隨「新戴高樂主義」(主張法國必須成為獨立自主強權的價值觀,在經濟、軍事、外交方面不可過度依附於某個國家或某個群體)的那種投機,用毛澤東的話來說即主要敵人將是美國,而中國是次要的挑戰,進而漠視2023年的中國在軍事、戰略、經濟甚至生態領域的侵略性,與法國直接相關的非洲大陸更是北京野心的目標。
1964年的中國對於戴高樂來說,確實承認新中國使他有可能在面對美國時展示出獨立性,且不會真正引發非議;況且,當時的台灣在蔣介石的獨裁統治下,與今天的民主台灣也毫無關係。
倪雅玲認為,馬克宏醒我們,在資源有限,國防這塊更是不足的情況下,一旦發生戰爭,歐洲將無力馳援台灣,最好的辦法就是避免危險升級。這顯然不是在告訴大家,指望歐洲會為台灣海峽做好戰爭準備,但其主要責任是說服中國,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以加速統一的做法,將使中經濟付出難以承受的代價;北京當局必須明白,倘若台海發生衝突,他們將面對不光是歐美大國的聯合陣線,還有日本和南韓,這些國家都是中國的主要經濟和技術合作夥伴,中國也完全依賴外部世界來追求其成長和維持政權未來所依賴的社會穩定,這種國際均勢的威懾力絕不能被破壞。
倪雅玲總結指出,無論馬克宏真實的主張為何,他在台灣問題上做撒手之態,這向中國發出了錯誤的信號,可能加劇北京政權的傲慢自大。就像俄國總統普廷一樣,習近平只願相信中國強大及中國共產黨不容挑戰,事實上,習近平還以為台灣的輿論被少數分裂主義分子把持,卻不知僅有不到5%的台灣人支持與中國統一,如果讓習近平相信對台發動武統,主張民主與人權的大國例如法國不會有所行動的話,這是非常危險的,也可能讓這場馬克宏擔憂的危機越演越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