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商界與中國「重開機」 透露北京欲重返國際
歐洲工商聯合會(Business Europe)邀請中國歐盟商會(European Unio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不同產業領域代表,在布魯塞爾以歐洲商界如何面對「後2022年的中國」為題分享看法。(擷取自Business Europe推特)
〔中央社〕歐洲工商界代表在今天一場座談會說,與中國關係正重新開機,然而在中國做生意的情勢「回不去了」。與會者提到近來中方亟欲重返國際,但能否依國際規則行事是最大問題。
歐洲工商聯合會(Business Europe)邀請中國歐盟商會(European Unio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不同產業領域代表,今天在布魯塞爾以歐洲商界如何面對「後2022年的中國」為題分享看法。
正值中國在長達3年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封鎖後逐步放寬國際往來,這場座談會瀰漫著「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氛圍。
尤其美國正積極要求日本與荷蘭等國家配合美方對半導體設備輸入中國的限制,因此座談主持人歐洲工商聯合會副秘書長桑托斯(Luisa Santos)首先表示,歐洲在對中國政策上如何與美國校準,是當前最大挑戰。
她認為歐洲企業另一個挑戰是歐盟研議中的對外直接投資(outbound FDI)管理辦法。這個議題在歐盟內部已討論一段時間,動機之一是避免關鍵技術透過海外投資助長了戰略競爭對手,主要對象顯然包含中國。
2022 was a turbulent year for the ???????? and ????????. There is much to discuss: From EU market access to future EU-China-relations. Today's event with the @EuropeanChamber is a valuable opportunity to hear first-hand insights from China-based representatives of European business. #Trade pic.twitter.com/98ye2Vs5W0
— BUSINESSEUROPE (@BusinessEurope) January 12, 2023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指出,去年9月該商會發布白皮書,對中國政府建議改善事項寫了400多頁,希望開放後,明年發布的建言可以減少頁數。
他提到,中國過去有「不浪費一場危機」的好紀錄,也就是能從危機中學習、成長,例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和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後,中國經濟都進一步開放,希望中國這次能從疫情危機中「找回過去的DNA」。
但他話鋒一轉談到意識形態對經濟影響重大,過去幾年的中國「可預測性變低、可靠度變低,因此效率也降低」。他也提及中國扶植國企打壓民企的「國進民退」現象,如馬雲的阿里巴巴集團遭中國政府整肅,讓歐洲企業懷疑自己在中國市場還有什麼位置。
1月初解封以來,中國正爆發全球多處已流行過一輪的Omicron病毒變異株疫情,伍德克認為還可能有第2波、第3波,建議中國政府向其他國家學習因應之道,「尤其是紐西蘭和台灣從(對病毒)零容忍政策走出來的方法。」
雖然中國作為製造基地的經濟成本和政治成本都在高升,使跨國企業往其他市場分散布局,但中國生產力和消費市場仍具很大吸力。
歐盟中國貿易協會(EUCBA)副主席浦特(Kurt Vandeputte)比喻,歐盟與中國的關係正進入「重開機時刻」,20年前在中國做生意只要接受文化差異就「非常容易」,過去3年則變化太大,企業得擔心許多未知數,經商變得更複雜,但他的會員仍看重中國市場機會。
同時,中國也正重新走向世界。中國歐盟商會能源工作小組主席、任職法國道達爾(Total)集團的徐中華透露,過去2週許多中國官方人士與他接觸,想派代表到歐洲重建關係,「他們真的很想重返國際」。
但他認為,最大問題是中方「國際化」夠嗎?對國際規則的瞭解夠嗎?中國需要更多的國際化行為模式。
在這場座談中,出現最多的字眼是「re-」,包括重新啟動、重新連結、重新交往,但多位與會者也說,「我們不會再有像從前那樣的中國了」、「一切都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