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45億年前撞地球!太陽系古行星「特亞」殘骸可能沉睡地函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研究團隊指出,古代太陽系行星特亞的殘骸可能沉睡在地球內部,這顆行星被認為45億年前與地球相撞,分裂出月球。(美聯社檔案照)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研究團隊指出,古代太陽系行星特亞的殘骸可能沉睡在地球內部,這顆行星被認為45億年前與地球相撞,分裂出月球。(美聯社檔案照)

2021/04/04 01:09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SU)研究團隊在第52屆月球和行星科學會議( 52nd Lunar and Planetary Science Conference)指出,古代太陽系行星特亞(Theia)的殘骸可能沉睡在地球內部,這顆行星被認為45億年前與地球相撞,分裂出月球。

根據《科學》(Science)報導,科學界普遍認為,月球是在45億年前,由太陽系的古代行星特亞撞擊地球,導致地球的一部份物質拋向太空,被地球的引力捕獲而形成月球,而地球結構幾十年來一直令地震學家感到疑惑,在西非、太平洋底下的地函,有2塊巨大的「斑點」就像是「橫跨地核的一副耳機」。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地球動力學團隊發現,當地震波穿越這2塊「斑點」時,波速會突然減慢,這表明它們與周遭的地函組成相比,密度不但更大、化學性質也不同,他們稱此為「LLSVPs」,可能只是地函深層的結晶體,也可能是地球內部出現密密麻麻的水坑,但他們假設這2塊「斑點」是古代行星特亞的殘骸。

該團隊認為,特亞的密度比地球更大,因此兩顆星球碰撞時,特亞的一部分沉入地球內部,而這2塊「斑點」高達997公里,寬達數千公里,而團隊發現,冰島與美屬薩摩亞的火山底下的岩漿與「LLSVP」相通,根據這兩個火山系統的放射性元素同位素記錄得知,放射性元素的形成時間竟是在地球形成初期的前1億年,也就是說地球形成至今有46億年,這些放射性元素已存在45億年,比地殼形成的44億年還要更早。

此外,1970年代的「撞擊理論」指出,在地球遭到巨大行星撞擊時,像水這樣的物質會瞬間蒸發,而在密度較小的岩石被拋出之際,兩者會互相融合,美國阿波羅任務中採集到的月球岩石發現,某些樣本中的氫比地球岩石還要豐富得多,想要促成月球岩石有這樣的性質,撞擊地球的特亞必須是巨大、非常乾燥、密度比地球要更高的。

亞利桑那州天體物理學家德施(Steven Desch)對此表示,此論點可透過檢視月球地函得到答案,目前人類尚未採集到月球地函樣本,這就是為何科學家想要從位於月球南極的最大隕石坑採樣的原因之一,如果特亞的殘骸確實位於地球地函深處,那麼地震學家會在地函中發現愈來愈多的高密度物質。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