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30歐洲民權團體發起連署 要求禁止生物辨識監控

約30個公民和數位權團體今天發起聯合請願活動,盼爭取百萬歐洲人連署,以施壓歐盟禁止大規模生物辨識監控。(路透資料照)

約30個公民和數位權團體今天發起聯合請願活動,盼爭取百萬歐洲人連署,以施壓歐盟禁止大規模生物辨識監控。(路透資料照)

2021/02/17 20:45

〔中央社〕鑒於歐洲聯盟(EU)預計今年制定人工智慧(AI)相關法律,約30個公民和數位權團體今天發起聯合請願活動,盼爭取百萬歐洲人連署,以施壓歐盟禁止大規模生物辨識監控。

路透社報導,臉部辨識等生物特徵監視工具,已引發外界擔憂個人隱私和一些基本權利可能受到損害,以及高壓政權可能利用這些工具來侵犯人權。

歐盟行政當局計劃今年首季提出人工智慧相關立法,範圍預料涵蓋醫療、能源、交通和若干公部門等高風險領域。

歐洲公民自由聯盟(Civil Liberties Union for Europe)、歐洲數位權(European Digital Rights)、國際隱私權組織(Privacy International)和其他近30個團體,組成名為「拿回你的臉」(Reclaim Your Face)的聯盟,對於透過監視攝影機和臉部辨識技術收集到的生物特徵資料可能帶來的危險,提出警告。

這群團體的目標是收集到100萬名歐洲公民連署,好讓他們能夠直接參與立法過程。他們還說,已在歐洲各地收集到證據,證明民眾的生物辨識資料遭到廣泛且系統性濫用。

歐洲公民自由聯盟高級倡導員瑞赫(Orsolya Reich)在聲明中說:「這攸關每個人對於自身未來的掌控。從人工智慧如何被用來為我們的事務做決定,我們已見到這件事正在發生。」

她還表示:「大規模的生物辨識監視,只會讓更多人的資料進入這些系統,並且讓這類行為變得更普遍且傷害更大。」

設於維也納的歐盟轄下權利監督機關「歐洲聯盟基本權利機構」(EU Agency for Fundamental Rights)去年已警告,將人工智慧運用在預測性警務(predictive policing)、醫療診斷和定向廣告等事務,可能帶來風險。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