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追新聞》要你閉嘴! 科技巨頭下令「鎖帳號」將成常態?
〔記者蕭喬云、黃杏雅、賴鵬翔/台北報導〕本月月初美國國會遭不滿選舉結果的「川粉」攻入,社群平台Twitter以「有進一步煽動暴力之虞」為由,永久停用川普帳號,隨後包含Facebook、Instagram、YouTube等也紛紛跟進,並表示在政權和平轉移之前,不會讓川普使用自家服務。消息一出引發兩派論戰,部分人士認為川普的言論已踩到國家安全底線;持反對意見的人則表示,法律保障每個人說話的權利,私人企業憑什麼決定網路上該出現哪些言論,什麼樣的貼文應該被刪除。
除了川普遭封鎖的爭議,這把火也燒到科技龍頭與新興網路公司上。因「挺川」言論被主流平台刪除,川粉改轉往深受美國保守派歡迎的社群媒體Parler活動,由於該平台審查相對寬鬆,甚至出現網友分享「躲避警察的路線」、「持槍進入美國國會」等資訊,而這些行為也導致Google與Apple將Parler的應用程式從線上商店下架。
本集《自由追新聞》除了探討網路貼文如何走到現實中的暴力唆使?川普是否真該為這系列事件負責?更要就社群平台是否有權審查貼文,以及科技龍頭寡佔市場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來進行解析。
長期研究美國憲法並關注人權議題的律師張雁翔指出,聯邦憲法對於「煽動」的認定標準嚴格,前提是行為人「有否造成立即性的危險」,川普的貼文雖仍須經由法院來裁決,但未到達觸法程度。而本次事件外界最大的疑慮,當屬科技公司聯合封殺的舉措是否違反言論自由,法政學者何澄輝認為,社群平台本身是私人公司,因為擁有資本和技術上的優勢,間接握有壓制民眾發言的權力。對於科技公司的權力不斷向外擴張,兩位學者一致認為,應由國會立法讓政府適當的介入。最後何澄輝更提醒,除了審查、刪除貼文的爭議,少數主流社群媒體握有巨量使用者數據,可能對我們的自由與隱私造成更大的威脅。
在這個網路時代,使用社交平台已經是每一個人的日常,為了與他人互動或是增加自身曝光機會,使用者必須服膺於平台訂下的遊戲規則,但若是審查機制浮動,難免讓人無法信服,也擔心哪天自己成為下一個「被禁聲」的對象。透過此事件,該省思的或許不僅是審查權,還有社群巨頭握有的權力資源和國家監管間的平衡。
【更多內容 請見影片】
訂閱【自由追新聞】
全新的視界!新聞話題不漏接,快訂閱YouTube 【自由追新聞】,記得開啟小鈴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