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時徵工賠償案終審敗訴 安倍:不該有的判決、將堅決應對
日本與中國關係回溫,但和南韓的關係依舊冷吱吱,被視為將再次引發日韓關係緊張的戰時徵用勞工賠償案,南韓最高法院30日下午判日本敗訴,日、韓關係恐難回溫。圖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中)、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左)與南韓總統文在寅(右),九日在東京舉行日中韓峰會。(代表攝影)
〔駐日特派員林翠儀/東京30日報導〕日本與中國關係回溫,但和南韓的關係依舊冷吱吱,被視為將再次引發日韓關係緊張的戰時徵用勞工賠償案,南韓最高法院30日下午勒令日本新日鐵住金(舊稱新日本製鐵)必須賠償4名原告4億韓元(約合台幣1170萬元)。
日媒報導,這是在南韓發起的戰後補償訴訟中首次確定勒令日企做出賠償。目前在14起同類訴訟中共70家以上日企成為被告,在這些訴訟中被告敗訴的可能性也增加。
下午得知判決結果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眾議院院會答詢時表示,參照國際法這是不該有的判決,日本將採堅決的應對。日本外相河野太郎也於下午召見南韓駐日大使李洙勲表示抗議,河野強調將考慮包括提出國際訴訟在內的所有選項,採取堅決措施。
日本政府向來主張,日韓於1965年簽署「日韓請求權協定」時,日本提供南韓3億美元的無償援助,包括國家與國民個人相關請求權問題已得到「最終解決」。
這起訴訟始於2005年,包括戰時在岩手縣製鐵所工作的李春植等4名南韓人,向新日鐵住金提告,指在殖民時期被被迫從事強制勞動,該案一審及二審原告均敗訴。但進入2012年後日韓關係生惡,南韓最高法院也於同年做出「個人請求權有效」的見解,全案豬羊變色,13年首爾高等法院翻案重審,宣判新日鐵住金必須賠償每人一億韓元(約合台幣三百萬元),被告不服上訴,南韓最高法院經過5年審理,在今天下午做出被告必須賠償的終審判決。
這起官司纏訟十多年,除了李春植之外其他3名原告均已過世。十多年來各審判決的結果受到日韓關係變化左右,韓媒甚至質疑朴槿惠執政後期日韓之際,曾向最高法院施壓導致審理延遲。不過另一方面,判決的結果也將影響日韓關係,日方認為,原告勝訴代表「日韓請求權協定」遭到否定,此事應由南韓政府解決,如果透過外交協商無法解決,最後可能向國際法院(CIJ)提訴。
除了目前新日鐵住金案之外,目前南韓還有其他兩件類似求償訴訟案,被告均為三菱重工業,其中有件原告5人的求償案,2015年光州高等法院判決需賠償每人1100萬圓到1300萬圓(約合台幣300至360萬元),三菱重工提出上訴,南韓最高法院已於上月開始審理。(更新時間:17:0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