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批中國民族主義:怨恨情結導致稍強即狂
中國著名經濟學者、北大教授張維迎,暢談中國「主權大於人權,權力優先於權利」的問題。圖為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路透)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中國著名經濟學者、北大教授張維迎近來發布一篇7000餘字的長文,暢談中國在近代形成民族國家以來,就充滿了怨恨情結,隨之而來的就是十大後果,例如「主權大於人權,權力優先於權利」。
張維迎說,第一個問題就是中國人的民族概念是帶有族裔性質的「炎黃子孫」,而並非是擁有平等權力的公民,這樣的想法讓中國治理如今出現了問題,因為不是所有中國人都是炎黃子孫,也很難吸引到國外移民,畢竟他們會感到自己不被視為中國人。
第二個問題則是主權、人權、權力和權利的狀況,張維迎指出,中國人的民族主義是功利主義和集體主義的,著重的是「國家和集體至上」,只要是對國家有利的,那麼對個人權利的侵害就有正當性。再加上「國家等於政府」、「政府等於政府官員」的關係,以及官員把持的權力總是比個人權利更優先,因此難以形成法制國家。
張維迎表示,第三個問題是「強調特殊性,否定普遍性」,特殊主義否決了相互比較的可能,也否定了優劣之分,這樣就能夠保護中國人的自尊心,因此所有有怨恨情節的民族都喜歡特殊主義,中國也不例外,而且否認普遍性價值,還可以讓中國人理直氣壯不按國際規範行事。
張維迎透露,第四個問題為「模仿技術,但拒絕模仿制度」,中國從鴉片戰爭後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就是這個概念,迄今仍然是中國改革的主導思想。
第五個問題是「反資本主義、反民主和自由」,張維迎說,中國人把資本主義和民主主義和西方世界畫上等號,一旦承認了,就等於認同西方各方面都比中國更好,這會讓中國感到尊嚴盡失,所以中國都不施行這些東西。
張維迎指出,第六個問題為「自力更生,萬事不求人」,中國人都以為自己必須建造出獨立發展的工業體系,糧食也必須自給自足,因為中國人都懷疑西方人是靠不住的,而且隨時還準被害人,「中興事件」就是個例子。
張維迎表示,第七個問題是「陰謀論在中國非常有市場」,因為中國人一直以為自己是西方陰謀的受害者,他們認為中國之所以落後,並不是因為自己笨,而是被西方人用奸計害的,所以外國人如果出手協助中國,那麼一定是別有居心。
第八個問題為「只能表揚,不能批評」,張維迎說,中國人對批評相當敏感,不僅自己人不能批評自己人,一旦說了甚麼指責的話,那就是不愛國。西方人也不能批評中國,因為那會讓中國人的自尊心受傷。
張維迎說,第九個問題是「國際關係中,只講利害不講是非,有時甚至連利害也不講,只講好惡」,因此中國人總是把西方的壞消息當成好消息,例如911時竟有中國人叫好,伊拉克戰爭還有不少人為海珊加油。
張維迎表示,第十個問題為「未富先驕,稍強即狂」,就是這些怨恨情結所帶來的後果,使得中國人總是憋著一口氣,一旦富強了一些,就會展現出暴發戶心態到處炫耀。張維迎最後感嘆,也許必須要等到怨恨情結消退的那一天,中國才會真正地崛起。
張維迎去年曾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的畢業典禮上,以「自由是一種責任」為題發表演講,當時他已強調推動和捍衛自由是每個北大人的使命,演講文章公開後隨即遭當局下架,但網民們仍四處搜索張維迎講稿內容想一睹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