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年產400多億枝原子筆 但做不出筆尖「球珠」
原子筆。(資料照,記者江志雄攝)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中國早已成為「世界工廠」,每年生產400多億枝原子筆,但業內人士透露,中國卻不是製筆強國,原子筆尖的那顆小小「球珠」,中國到現在還要依賴進口,難以自主生產。
中國制筆協會名譽副理事長陳三元,近日接受中媒《新華社》訪問指出,中國的制筆產業雖然很早就形成,從數量上來看,也是當之無愧的「製筆大國」,但在2011年啟動核心材料和設備自主研發專案以前,從易切削鋼線材、墨水、到加工設備,都還只能依靠進口。
陳三元介紹,筆頭和墨水是原子筆的關鍵,其中筆頭分為球珠和球座體,中國在製造碳化鎢球珠方面有很好的基礎,不僅可以滿足國內生產需要,還可以大量出口;但是,在球座體的生產方面,中國無論是設備還是原材料,都長期掌握在瑞士、日本等外國手中。
原子筆頭的生產對加工的精度、材料的選擇上都有很高的要求,不只每個小球珠裡面都有5條引導墨水的溝槽,筆尖的開口厚度還必須小於0.1公厘,每一個小小的偏差都會影響筆頭的書寫流暢度和使用壽命,還要考慮到書寫角度和壓力,球珠與筆頭、墨水溝槽位必須搭配得天衣無縫,加工誤差不能超過0.003公厘。
陳三元指出,生產一個小小的圓珠筆頭需要20多道工序,為了滿足出口需求,中國國內的制筆企業都採用瑞士米克朗公司的一體化生產設備。而由於這樣的生產設備要求高品質的原料,中國國產的不銹鋼線材無法適用,因此又必須仰賴從日本進口易切削不銹鋼線材。此外,符合國際標準的墨水也一樣要從德國、日本等國家進口。
為什麼做不出筆頭?陳三元指出,原子筆看似簡單,其實涉及到一個國家制造業的方方面面,墨水研製需要化工業支援,生產設備涉及機械設計製造能力,特殊鋼材取決於國家鋼鐵產業的整體水準,而製筆業利潤微薄,廠商沒有動力去投入研發,再加上中國對於智慧財產權的保護高度不足,種種因素便一直制約著制筆產業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的步伐。
陳三元說,中國政府在2015年通過「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企圖扭轉長期依賴進口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