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徵文大拼盤〉美食當前 先拍再說

2015/06/07 06:00

圖/陳佳蕙

美味料理一上桌,以前是急著動筷,現在則是拿出手機先拍,如果不是隨波逐流,而是拍出自己的想法,也沒啥好反對,是吧!

圖/陳佳蕙

〈女兒的孝心〉分享給媽媽 吸引她出門

文/Silence(新北市)

對於美食當前卻不先品嘗,而拿手機狂拍這件事,我承認是常做的事。我並不是想要PO文炫耀,而是為了記錄當下,再分享給母親。

她因為不良於行,總覺得跟著我們外出,會帶給我們麻煩,嘴上總是說自己不習慣吃外面的東西,婉拒我們的邀約。所以我習慣拍下照片,回家之後再分享給她看。

雖然透過照片,她無法實際享受到舌尖的幸福感受,但在瀏覽照片的過程,可以聽出她的真心話,「哇~這個應該很好吃厚!」、「那個我想吃看看。」我就會暗自記下她想嘗試的有哪些,有機會一定帶她去,或是帶回家讓她品嘗。

按下快門的瞬間,抓住了對於這份美食的期待,記錄了能夠享受這份美食的小確幸,反應了台灣人喜歡與人分享當下美好的真性情。

無論是什麼原因,讓你想拿出手機對著眼前的美食按下快門,這都無所謂,因為我們知道我們為何而拍!因為這就是屬於我們的台灣味!

〈蒐集資料〉用影像品嘗 誰說不用心

文/豬珠(台北市)

以往寫日記用文字,現在用照片寫日記,尤其食物的色味用圖片展示更能呈現它的原貌。

因此料理端上桌在尚未吃食、動筷之前得先保住原型,我們就如執行某種宗教儀式,食前行禮如儀,先一聲吆喝:「別動!讓我先拍照……」然後上下左右前前後後取景,或近照食物的醬汁、熱氣、鮮美,甚至將內餡捕捉入鏡;或取全景,餐盤食物的擺設,乃至廚師創意點綴,都不錯過。

託智慧型手機普及,臉書盛行,即時通訊軟體的交流,隨身的手機就拍下我的行程、吃食的幸褔美味,即時的記錄分享,或留待他日的回味留念,我絕對遵從執行此儀!如果還順勢搭配拍下當日的菜單、收據、餐廳logo,則更是資料蒐集,加深日後記憶,做為再度光臨與否的參考。

我們拍攝時,用眼睛虔誠觀賞,讚美店家廚師,佩服其用心擺盤,再舉箸用叉匙,進入用口品味烹調的行程;食物的色香味,從料理端上桌就開始,為何要阻止拍照,說我們沒能專心品嘗美食呢?

〈影像為憑〉有圖有味道 煮婦好重現

文/劉洪貞(台北市)

平時難得見面,所以大家要聚會時,多半相約在餐廳用餐。

為了不讓美食一下子變了樣,我會在用餐前,先用手機拍下,分享親友並留下紀念。

我喜歡拍下它,一方面為我們的聚會留下不同的美食做見證,做為日後大家相聚時一個很美好的回憶,畢竟我們曾經擁有過。有圖為證也一定要比「物過喉無痕來的」更真實更具意義。

另一方面這些美食可提供身為煮婦的我,有天忽然想吃哪道菜時,做選食材搭配或排盤的參考。這是很珍貴的資料,因為我曾經享用過,知道它的味道,這要比在食譜裡隨便抓一道菜來做,會更實際貼切。

另外因為要拍照,難免會延誤一些用餐的時間,這樣親朋好友正好可利用這難得的機會,好好聊聊,這何嘗不是因拍照而帶來的另一種收穫。

總之,拜科技之賜,在用餐前拍下剛端上桌的美食,對我來說是充滿樂趣的,對在場的親友來說,我拍照可為他們留下一幅幅美好的記憶,不也是美事一樁嗎?

〈想吃啥問我〉拍出專業 變身美食達人

文/花椰菜(台中市)

「欸等一下!」這句話變成開動前的口頭禪,一定要先拿出手機拍下這道「美食」。不論是遠拍、近拍、騰空拍、由上往下拍、斜角拍、與食物拍,各種角度都不放過。

自己本身也愛品嘗美食,除了將餐點拍得美味可口外,還會上傳至社群網站分享,看到朋友的讚美讓我得到成就感。就這樣累積越來越多「美食照」,有朋友推薦我去當部落客,我也因此開了一個部落格,偶爾隨筆分享「吃後心得」。

很幸運的,自己這樣的「習慣」沒帶給朋友困擾,他們也會在吃飯前主動問我要不要拍,我覺得眼前的美食已不再是一道「食物」,而是一件「藝術品」。經過廚師的巧手及烹調,令人驚歎的藝術品使得我想先捕捉它的迷人再享用。

直到現在這個「習慣」依然跟隨著我,推薦也有根據。現在朋友對我的印象就是「美食達人」,有任何聚餐會問我「哪間餐廳好吃?」「有什麼推薦的餐廳?」很開心可以幫到他們,我也會繼續拍照記錄美食!

〈營養師意見〉隨餐拍照 有助飲食控制

文/黃瑞培(台中市)

「隨餐拍照」,其實也是一種先進的飲食評估方法!

營養師用來評估日常飲食型態方法中,「飲食日誌(dietary diary)」和「食物盤存法(food inventory method)」雖然客觀,卻不常用。因為兩者都是透過文字和數字來描述進食狀況,以致飲食紀錄的完整性,往往取決於受測者的知識程度,並非每個人都適用;何況受測者常要搭配磅秤、筆記,隨餐秤量食物份量並記錄,相當不便!

如今,拜科技之賜,飲食記錄不再需要大費周章!只要拿起手機拍張照片,就能輕易記錄該餐的飲食資訊,食物種類、份量,甚至烹調方式皆可一目瞭然;如果餐前、餐後各拍一張照片,比較「供應量」和「盤存量」的差異,也就能據以評估食物實際攝取量。

這些照片,就是自己的飲食日誌。要減肥的人,把連續一週以上的照片整理起來,提供給營養師,就能做出較完整的飲食評估(目測雖有誤差,總比憑空想像來得具體)。

唯一令人擔心的是,營養師以後吃飯時,手機恐怕會有應接不暇的來訊:「請問這可以吃嗎?能吃多少呢?」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