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身口意三業〉讓我們看雲去

2019/05/27 06:00

圖/陳佳蕙

文/呂政達

我一直很喜歡陶弘景的那首詩,陶弘景是南朝齊梁的學者,他辭去官位,長期避山隱居,梁武帝要他出來做官,便下了一詔問:「山中何所有?」陶弘景便這樣回答:「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宜自怡悅,不堪持寄君。」

梁武帝是中國佛教史上留名的皇帝,他和禪宗祖師達摩的問答,以及以他之名而行的《梁皇寶懺》,都讓讀者不可忽視這首詩裡的禪意。陶弘景是修道人,所以當他說「嶺上多白雲」好像是在告訴皇帝,修行的境地不是皇家人能夠理解的,自來自去,飄移變化的雲,就象徵著修行人的所感和所觸。

人生歲月裡,好像只有在童年愛作夢的時候,才會特別喜歡看雲,躺在草地上,把雲幻想成各種的事物,有時是天使,有時又是魔鬼。我就很懷念少年時僅有幾次看雲的感覺,更忘不了願意陪我看雲,一起做白日夢的夥伴。年紀漸長,知道雲不過就是水氣的積累,我珍惜著那時候做過夢的自己。你的「嶺上」在哪裡?你無法與人訴說分享的「白雲」呢?

用佛法的觀念來看,所有的現象無非都是人心的造作和投射,但如果你記得自己看雲的階段,你記得的是自己寄語白雲的赤子之心。

修道人眼中的雲,已經看透其中的變幻,卻跟涅槃或是初果地一樣,是不可說的。涅槃的不可說,就是一旦你說了,你就離開了那個絕對寂滅的世界,什麼是佛法所強調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呢?當然,陶弘景早就告訴我們,只宜自怡悅,不堪持寄君。

釋迦牟尼曾用四種雲層,來比喻四種比丘。靈鷲山的心道法師也做過一個有趣的比喻,他說,雲彩其實就是閉關時的供養。雲彩隨著人心的變化而變化,你的心到了哪裡,雲也隨你而去。

如果,你願意把人生當作一段修行,到了某個階段,你會有一個從觀雲到「只宜自怡悅」的自滿自足。就連最親近的親子教養,有時候也是這樣啊,我們看著孩子跌跌撞撞的經歷我們過去的錯誤和缺憾,卻不知道怎樣用言語來講述自己的經驗,孩子,只有自己去觀雲,自己去形成他們的體驗。

你還記得自己小時候看雲的感覺嗎?或者,帶著孩子躺在草地上,不為什麼的觀看著雲朵吧,孩子就是需要有這樣的經歷,讓孩子的想像力和同理心從觀雲出發吧。有一天,他們可能在歷經滄桑後悟到,雲是虛空間最虛幻的產物,是水氣和洋流的緣起緣滅,在白雲蒼狗間,一切是人心的投射,一切,只不過是心的造作。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