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法界看好AI量刑︰有助刑度一致化

「相似案例裁判」為新增選項。(記者楊國文攝)

「相似案例裁判」為新增選項。(記者楊國文攝)

2019/08/06 05:30

避免不肖法官恣意妄為

〔記者溫于德/台北報導〕國內不少刑事案件的犯罪情節相仿,但有時法官量刑卻「南轅北轍」,甚至「因人而異」,很多民眾認為案件進入法院後只能「看運氣」;司法院有鑑於此,設立量刑趨勢建議系統,並導入人工智慧,透過量刑因子來推估合理刑期,盼提升裁判的可預測性,法界普遍認同官方做法,認為此舉可避免有不肖法官恣意妄為,並讓量刑盡量一致化。

前台北地院法官、律師張志全舉例,若有此量刑系統,一個情節相仿的詐欺案件,就不會因為遇到不同法官,有的被告遭判有期徒刑兩年,有的被告獲輕判數月,民眾也不會再覺得判決結果猶如「擲筊」。

可供參考 不能當成絕對值

律師林智群也贊同官方推出量刑系統,而依他個人的訴訟經驗,相同案件在不同法官手裡,判出來的刑期確實會有落差。

法律扶助基金會執行長周漢威質疑,量刑系統屬過去經驗,能否做為參考,替未來的案件做決定,仍有疑問;但量刑系統確實提供法官意見,在對個案做出判決時有所依據,有助司法進步。

前新北地檢署檢察官、律師林俊峰則認為,法官判決輕重屬於審判核心,因此量刑系統結果僅可做為參考值,不可做為絕對值,應保留法官對個案的最後裁量權。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社會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