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院公布問卷結果 9成願意再擔任國民法官
司法院公布首批國民法官問卷結果,逾9成願再次擔任國民法官。(記者吳政峰攝)
〔記者吳政峰/台北報導〕司法院針對實際參與2023年度審理終結16件國民參與審判案件的國民法官、備位國民法官及候選國民法官進行問卷調查,30日公布調查結果,結果顯示,在參與審判後,逾9成願意再次擔任國民法官,且對參與程序的整體感受或評價認為「良好」,另表示「容易理解」審理過程中的爭點說明、證據調查程序及法律概念。
司法院表示,為持續精進國民參與審判制度的運作及發展,依據國民法官法施行細則第324條,針對國民法官、備位國民法官及選任程序到庭的候選國民法官實施問卷調查,蒐集其等參與審判的經驗與感想,作為制度成效評估的實證基礎。
司法院說明,國民參與審判制度自2023年起正式實施,本次國民法官問卷調查結果報告,是針對實際參與2023年度審理終結16件國民參與審判案件,合計96位國民法官、54位備位國民法官及1034位候選國民法官,所填寫的2061份問卷(「選任程序前」問卷1034份、「選任程序後」問卷877份、「評議判決後」問卷150份),進行初步分析結果。
司法院指出,根據問卷調查結果,逾9成(91.3%)於參與審判後,表示願意再次擔任國民法官,較參與審判前增加4個百分點;在司法信任度方面,參與審判前已有逾9成(90.7%)表示信任司法,參與審判後則全體均表示信任司法;另有半數(50%)在參與審判前擔心無法理解困難法律用語,參與後擔心程度大幅降低至6%。
在參與程序整體感受或評價部分,有9成以上表示為「良好」;在審理過程中的爭點說明、證據調查程序及法律概念是否容易理解部分,則有9成以上認為「容易理解」。
司法院表示,由調查結果可知,在審、檢、辯3方協力下,確實有助於減輕國民法官理解法律概念的負擔,降低國民參與審判困難性;且國民在參與審判過程中,不僅有良好的參與體驗,亦相當程度地實現以眼見耳聞即能理解的審理程序,拉近司法與人民的距離,貫徹司法民主化及實現國民主權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