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發聲卻成被告 司改會推「#MeToo受害者自助手冊」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與民進黨立委范雲,今(19)日上午舉行「後MeToo時代下的司法監督與挑戰」記者會,控訴許多性騷或性侵的行為人利用司法的手段,報復勇於站出來發聲的被害者。(記者李文馨攝)
〔記者李文馨/台北報導〕台灣#MeToo運動屆滿一年,雖立院去年火速完成性平三法的修法,但仍有被害人告發後,反遭加害者加以報復性訴訟。對此,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下稱司改會)今(19)日召開記者會,呼籲司法系統應審酌「反公眾參與的策略性訴訟」,對發聲行動產生寒蟬效應;同時為提供即時協助,今年5月將推出「#MeToo運動受害者的自助手冊」。
司改會執行副執行長李明洳強調,受害者面對司法騷擾,不能只仰賴司法人員的性別意識或善意,而是要有制度性的保障,呼籲司法系統謹慎看待MeToo司法案件,審酌「反公眾參與的策略性訴訟」可能對MeToo運動者的吹哨、發聲行動產生寒蟬效應。
李明洳也說,由於許多受害者無法很快的獲得相關資源,因此司改會性別小組正在籌備「#MeToo運動受害者的自助手冊」,手冊內容將統整最新的法律條文、司法判決、程序規定,盼給予MeToo運動受害者簡明而實用的法律指南,預計今年5月線上出版供民眾公開閱覽。
MeToo運動當事人黃綺瑀指出,去年在MeToo運動浪潮下揭露律師李懷農曾涉性騷,李也於臉書發文致歉,但當她向台北律師公會提出倫理風紀申訴後,卻遭受李的妨害名譽刑事提告,雖然案件還未確定起訴,但當事人仍必須配合檢警的調查程序,憂心自己恐遭受不利的司法後果。
律師陳又新強調,雖然MeToo運動鼓勵許多受害者站出來,但其實這些被指控的行為人也可能反過來主張刑事或民事的法律追訴;他舉例,有行為人一人告了5位對象,雖案件都打贏、不起訴,「但對這些受害者來說,三階段審判的經歷有多麽折磨。」
立委范雲認為,「社會文化的改變,其實是比修法更困難」,去年立法院在兩個月內快速修正性平三法,未來將召集六師公會,讓醫師、律師、會計師等公會承諾建立被害人申訴管道並提供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