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一直製造噪音怎麼辦? 司法院教你這樣反制
司法院教導民眾面對鄰居吵鬧,應如何透過法律手段解決。(司法院提供)
〔記者吳政峰/台北報導〕藝人隋棠近日捲入惡鄰噪音風波,司法院新聞及法治宣導處趁著這波時事,17日教導民眾遇到吵鬧鄰居、溝通無效後,應該怎麼處理的法律手段。
司法院表示,現代人大多居住在公寓大樓裡,緊密的空間再加上不同的生活習慣,往往會不小心與鄰居互相影響,當噪音來臨時,可以先試著心平氣和地與鄰居溝通,或是請管理委員會居中協調,避免不必要的衝突產生。
如果狀況沒有改善,這時候可以報警處理,因為根據《社會秩序維護法》,警方可以針對像是彈奏樂器、深夜喧嘩、寵物吠叫等妨害公眾安寧的噪音,裁處最高6000元罰鍰。
即使找了警察,鄰居的噪音問題也沒有改善,在提起訴訟這個殺手鐧之前,也許可以先試看看訴訟外紛爭解決機制(ADR)。
司法院說明,相較於傳統的訴訟程序,ADR更省時(通常1至3次即可解決)、省錢(大部分為免費)和省力(就近辦理,不用到管轄法院),而且像是公寓大廈這類型的爭議,也有專門的ADR機構,提供專業的服務。
由雙方各自提出可行方案,直接協商解決後,部分ADR調解內容與確定判決有同樣的效力,或是經法院裁定後,就能強制執行,更快速有效解決紛爭。
相較於敗訴判決的一方多半會對判決不服,透過訴訟外紛爭解決機制出來的結果,往往都是雙方比較能接受,因為坐下好好談,關係也更和諧,對於最終的結果,履行的意願也會更高。
假使透過ADR也沒辦法解決問題,只剩下訴訟時,司法院提醒,蒐集足夠的噪音證據非常重要,例如:側錄分貝器所收到的音量,同時附上時間證明,因為這樣的證據,更能夠協助法官來判斷是不是真的有噪音的情況,而做出最妥適的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