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警署古蹟重現:水牢、鞭刑室、圓形敞視監獄
位於捷運大橋頭站附近的大同分局,建於一九三三年,在日據時期是唯二的警察局「北警察署」。(記者游蓓茹攝)
〔記者游蓓茹/台北報導〕位於捷運大橋頭站附近的大同分局,建於一九三三年,在日治時期是唯二的警察局「北警察署」,在一九九八年被指定為市定古蹟,今天文化局舉辦修復工程說明會,也揭開當時日治時期,日本兵用來懲罰台灣人的刑求空間,包括水牢、鞭刑室、圓形敞視監獄,都原貌保留,文化局說,在看過整體樓層結構後,判斷民國五十年增建的三樓,結構性受損嚴重將拆除,未來修復將以兩樓原貌呈現。
文資委員李乾朗說,北警署是日本人蓋來就近監視大稻埕的台灣人,像是當年住在延平北路當醫生的蔣渭水,就因鼓吹台灣人自覺、主張權益,成為日本人眼中釘,蔣渭水就曾在北警署進出四次,是台灣當年民族運動的一環。
他說,當年警署為了不留下毆打、凌虐犯人的痕跡,特意設計高度很低的「水牢」,犯人僅能露出頭在冰冷的水面呼吸、技巧性刑求,是台灣保留最完整的水牢;此外,警署外觀採用咖啡色面磚,從空照來看像是泥土一般,不會反光、可躲開炸彈空襲,反應日本一九三〇年代起,進入備戰狀態。屋簷弧線也受到國際包浩斯(Bauhaus)的流線型影響,是很有特色的建築。
設計師徐裕健說,自去年十二月起,裝修拆解過程中,發現三樓建材粗糙、長期漏水,結構性裂縫很嚴重,在文資委員的同意下,未來將回復日治時期的二樓規劃,外觀也將拆掉二丁掛的瓷磚,回復咖啡色面磚,硬體建築預計一〇五年十月竣工。
北警署內部還保留刑求的空間,此為水牢,將犯人長期關在水中也不會留下刑求痕跡。(記者游蓓茹攝)
北警署的監獄空間。(記者游蓓茹攝)
北警署規劃有如學者傅柯提出的圓形敞視監獄理論,一旦有人被刑求,聲音可傳遞到每個空間,讓犯人心生恐懼。(記者游蓓茹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