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黨政溝通待加強
綠委撤案多,凸顯黨政溝通不足。(資料照)
記者陳政宇/特稿
為迎戰藍白「毀憲亂政」攻勢,民進黨立委展現態度,大量撤回新增預算或基金的提案,凸顯面對財政紀律和憲政原則的自我約束,但這同時透露執政團隊欠缺周密的溝通協調,導致原本的美意尷尬退場。
從立法院上會期的花東三法、財政收支劃分法,到近日的原住民族基本法、離島基本法,在野黨接連逼迫中央政府買單,不是從國庫大手筆掏錢,就是要求成立鉅額基金。當民進黨團疲於拆招之際,部分黨籍立委竟跟風喊價,天馬行空的提案不遑多讓。
藍綠立委二○一九年聯手制定「財政紀律法」,規範政府或立委所提案若大幅增加政府歲出或減少歲入,應先具體指明彌補資金來源;亦不得增訂固定經費額度或比率保障,或將政府既有收入以成立基金方式限定專款專用。在野黨最資深立委賴士葆當時盛讚,「財政紀律法不分黨派,大家一起完成立法」。如今卻是不分黨派,一起破壞財政紀律。
回顧最具爭議的原民禁伐補償,立法院內政及經濟委員會今年四月聯席會議時,民進黨立委已示警,編列預算是行政部門權限,政府可否負擔每年每公頃六萬元補償金?並質疑原民會未拿出態度和立場,甚至沒有相應的修法版本;在野黨亦逼問是否支持立委提案。原民會官員當場掛保證,「如果修法通過,我們會照這個做籌編」、「樂觀其成」。
總預算案大戰,導火線早已埋下。立委毫無節制的喊價,確實違背權力分立和財政紀律,但行政部門並非完全無辜。從立法院三讀修正法案到行政院端出總預算案,相關單位整整兩個月期間冷處理,直到事態爆發後,民進黨團每天扯破喉嚨替政府滅火,卓揆直到十月中旬才談論此事,行政部門此前毫無主動說明。
國會朝野對峙,民進黨立委前線捍衛執政立場是理所當然,但行政部門缺乏果斷處理的態度,自家人有微詞,在野黨更看在眼裡。總預算案僵局歹戲拖棚,「不忍提覆議」、「只此一次,下不為例」等說詞,強度不足,在野立委自然也不當一回事。面對政治困局,執政黨不僅須強化內部整合,否則縱有再多政策願景也難以施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