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評論》第三勢力的下一步
民眾黨柯文哲主席遭到收押禁見後,最保守的估計,民眾黨的「賞味期」至少會延續到二○二八年的一月三十一日,在這剩餘的三年四個多月時間,將是決定走向的關鍵時刻。(資料照)
記者鄒景雯/特稿
民眾黨柯文哲主席遭到收押禁見後,「第三勢力」在台灣的下一步將如何演變?受到政治觀察者的關注。最保守的估計,民眾黨的「賞味期」至少會延續到二○二八年的一月三十一日,在這剩餘的三年四個多月時間,將是決定走向的關鍵時刻。
以上這個期限,是以本屆立委有四年任期為計,民眾黨目前在立法院有八席立委,這是不容忽略的硬實力。換言之,不管二○二六年縣市長選舉結果如何?或是民眾黨下次還能不能派出總統提名人?這二者抱持悲觀評價的人為數不少,民眾黨仍有還算充裕的時間,檢討自己的定位及生存法則。
「第三勢力」在台灣不是一個新鮮詞,這與多元的民族性格有關,進而成就政治文化。憲政體制直接影響政治勢力,因此可以二○○五年修憲為界,當次通過將立委選制自第七屆起改為並立制單一選區兩票制之後,各政黨有關國會席次的競逐,開始朝有利於大黨的趨勢邁進,也成為「第三勢力」聚散的分水嶺。從新黨(一九九三年成立)、建國黨(一九九六年)、親民黨(二○○○年)、台聯(二○○一年)、時代力量(二○一五年)、民眾黨(二○一九年),這幾個「小黨」出現、並列、替代、消失(失去國會席次、甚至結束)的脈絡,可以充分看出箇中端倪。
民眾黨是以魅力型領袖帶領起家的典型政黨,一如宋楚瑜之於親民黨,李登輝之於台聯、黃國昌與太陽花人物之於時力;故而柯文哲受到強大的政治海嘯衝擊,對於民眾黨必然是生死存亡的關頭。九月五日柯文哲解送台北看守所至今,民眾黨初步應變的步驟是以所謂的「集體領導」,以及街頭動員聲援,來鞏固柯文哲做為精神象徵,這由柯文哲早早就「請假」三個月,已經預留伏筆。此一鋪陳,迴避了民眾黨章第十六條的規定,否則,按理黨主席因故無法執行職權時,應由中央委員互推一人代理之。所餘任期超過一年,應於出缺後六個月內完成補選(其任期至原黨主席之任期屆滿之日),可以說大為展延了新領袖「取而代之」的時程表。
民眾黨菁英前述的選擇,反映了其支持群眾的政治現實,於是一舉壓過了制度的設計;隨著檢廉查案的進度,以及柯文哲自我辯護的強弱,相信不會有太大的改變,死忠群眾或有數量的消長,但會更加的凝聚。這個起手式,可以觀測出民眾黨可預見的未來。近來有學者投書國外雜誌認為台灣的第三勢力將質變,即由個人魅力走向政策能力,這個觀點較傾向於筆者的期待,並不符合國內的政情現狀。比較可能牽動民眾黨乃至第三勢力未來發展的,除了柯文哲脫困之外,仍然是是否有新領袖順利成型,可以接手民眾黨走上新途?或是更遠的,有新的政黨來代表第三勢力。
人的因素為犖犖大者,民眾黨自二月一日立法院報到之日至今,另有一個重中之重,就是與國民黨聯手成為過半勢力的格局下,普遍認為他們並沒有累積出足夠的政治能量,來因應變局所造成的耗損。這點民眾黨「緊急應變小組」如果無法回頭審視,他們的難關恐怕會繼續下去。上個會期之所以爽度有餘,社會認同有限,主要原因應該在議題設定的錯誤,舉凡國會改革被稱為自我擴權,阻擋國安法案卻有欠向國人說明,等等高度政治性、缺乏政黨主體性的決策操作,而致淪為更生人小弟之譏;有助與社會對話的民生議題,尤未見顯著引領。試想,八個小矮人,何來政治能量可言?這個月,新會期即將開議,就看這些第三勢力的代表能否自我察覺。
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換舊人,這是過去的台灣第三勢力史告訴我們的,這也是第三勢力今後最有可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