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當「口嫌體正直」的台灣人
福島縣食品在日本超市非常常見,而且都標明產地。(記者林翠儀攝)
駐日特派員林翠儀/特稿
在武漢肺炎疫情爆發之前,台灣每年到日本觀光者達近五百萬人次。旅客入境日本,不可能不吃日本食品,以一次旅程三到七天來算,台灣旅客每年在日本享用的三餐,至少有四千五百萬份到一億份左右,沒人可以保證這一億份的餐點,完全不含福島等五縣生產的農漁水產品。
台灣在二○一一年三月福島核災後,全面禁止福島等五縣食品進口,原本只是臨時性的食安措施,卻在實施近十一年後才在八日宣布解除。這些年來,福島等五縣食品進不了台灣,很多民眾將五縣食品與「核食」劃上等號,但很多人可能連五縣是哪五縣都搞不清楚,加上政黨的政治操作,讓這個議題成為有理說不清的懸案。
五縣指的是福島、群馬、櫪木、茨城及千葉等五縣,日本有四十七個都道府縣,五縣雖然數量不多,但都算是農業大縣。靠海的茨城縣每年農業生產額超過四千億圓,位居全國第三,漁獲量為全國第二;千葉縣每年農業生產額超過三千八百億圓,為全國第四,漁獲量為全國第七;福島縣每年農業生產額超過兩千億圓,為全國第十五,漁獲量為全國第十四;位於內陸的櫪木縣農業生產額為全國第九;群馬縣農業生產額為全國第十四,五縣堪稱日本東北及關東地區的糧倉,這些食材也遍布東京等各大都會超市,或供應各地餐飲店。
因此,每年五百萬名台灣旅客訪日時,要完全不吃到這五縣生產的食品,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二○一八年的「反核食公投」有七七九萬人投下贊成票,雖然沒有統計數據,但也很難斷定這些人未曾在福島核災後到訪過日本,這就產生一種很矛盾的現象,亦即在台灣反對五縣食品進口的人,卻願意花錢到日本來吃五縣食品。
震災十年後,福島居民很有自信地說,福島食品是全日本最安全的食品,因為政府對福島生產的所有農漁水產品,執行最嚴格的安全檢測,其他地區生產的食材不見得全部受檢,但福島生產有政府把關。
台灣政府終於解禁日本五縣食品進口,台灣人是否也該摒除偏見,尊重科學,做一個身心健康的旅人和鄰人?否則要向日本人解釋為何反對五縣食品進口之前,要如何對自己這種「口嫌體正直」的矛盾行為自圓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