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肉品進口 豬減近3成 牛增5%
近3年進口牛肉和豬肉量
部分地方政府禁萊豬不禁萊牛 學者質疑雙重標準
〔記者簡惠茹、黃欣柏/台北報導〕二○二○年農業貿易統計出爐,進口豬肉和加工品比前年大幅衰減二成八,其中美豬約一.五萬公噸,但牛肉進口量則持續成長五%,其中來自美國達六.四萬公噸。對於部分地方政府實施禁萊豬不禁萊牛的自治條例,學者認為,雙重標準、一地兩制恐會擾民又增加檢驗成本,萊牛自二○一二年就開放十ppb以下可合法進口,現在用豬來炒作零檢出似乎欠缺說服力。
最新統計,二○二○年生鮮豬肉和加工品進口共六萬一○六○公噸,主要來自加拿大、美國和西班牙等國,整體進口量比二○一九年減少二十八%,減少最多就是冷凍生鮮豬肉。
相對地,牛肉進口量則是持續成長,去年進口量達十四萬○九八五公噸,比前年增加五.三%,以美國最多,其次是澳洲、巴拉圭及紐西蘭。
農委會指出,美豬飼養使用萊克多巴胺比例約占二成,美牛飼養則達七成五左右,自二○一二年開放萊劑美牛進口、殘留量可十ppb以下,美牛已從年進口三.五萬公噸增加到去年進口六.四萬公噸。
對於有些縣市實施自治條例「禁萊豬不禁萊牛」,國民黨二○一二年開放萊牛進口、現在卻推動反萊豬公投,台大農經系名譽教授吳榮杰認為,其中有許多不合理,如果只禁萊豬不禁萊牛,明顯是為了政治攻防才雙重標準,牴觸中央法規又擾民;如果真的認為是食安議題,國際上有科學標準可以遵循。
吳榮杰:重點在做好生產把關、落實標示
吳榮杰也點出,美牛飼養使用萊劑比美豬比例多,目前國人每年平均消費近三公斤美牛、○.四九公斤美豬,民眾對牛肉含萊劑似乎不關心,如今卻拿豬肉做文章,可說一點說服力都沒有,重點應是做好國內生產把關、嚴格落實標示,能夠做到產銷履歷更好。
台大獸醫專業學院名譽教授賴秀穗認為,現在開放萊豬是有國際標準的前提下開放,當初萊牛是在國民黨政府還沒有國際標準時就開放,經歷許多爭論和抗爭。如今美國萊牛開放八年後,才反對消費量更小的美國萊豬進口,確實不具公信力。
另外,行政院長蘇貞昌昨起分批與民進黨立委餐敘,行政院秘書長李孟諺在會後轉述,針對立委反映近日豬價有波動,蘇揆強調現階段波動只是因為年關將近、加工肉品需求上升所致,屬於季節性波動,國內豬肉庫存仍非常充足,請民眾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