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觀察筆記》兩樣情

2020/03/12 05:30

九年了,還在感謝,每個三一一的日子。

台日連結,在東日本震災印記裡愈發堅實,並未被時間之河沖刷遠走。日本人記住台灣人伸出的手。

武漢肺炎,台灣人捐了五億多元,中國官方一一唱名捐助人時,這一岸的名字闕如。不曉得為甚麼?疑問至今還留存在很多人心底,生了根、發了芽,將隨著時間之河日復一日的灌溉,漸漸會茁壯,長成大樹,每一枝椏、葉片都迎向自己的台灣。

捐款是同情,感於哀哀的無助。也是力量的延伸,希望經由溫暖注入受贈者產生脫困勇氣,捐助者於願已足。

像日本年年回回的感激之意,是特例。如中國的默不作聲,反而出動戰機跨越海峽中線和繞島,更是人情上的絕無僅有。

是國際共產黨出身的就遺忘漢民族性裡的善因?無神論裡可有善惡?可有因果之鑑?不提吃果子拜樹頭,可聽過搬石頭砸腳?

台灣人沒有應該對中國怎樣的義務,雖然宗教慈善團大筆捐輸,可台灣人有欠中共?

日本鞠躬裡,記起中國欠的感謝!(資深記者黃明裕)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政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