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評論》追討不當黨產 何需隱匿?
婦聯會大樓外觀。(資料照,記者林正堃攝)
記者楊淳卉/特稿
內政部發動與婦聯會協商,日前召開記者會宣布達成婦聯會資產八成捐給國庫、婦聯會退場等三大共識。然而,婦聯會當日也發函內政部,提出「不再針對勞軍捐進行任何主張」、「同意不再依據黨產條例等規定對婦聯會暨其捐贈成立的組織及其財產進行任何主張」等要求做為協商條件。兩方說法各執一詞,讓外界霧裡看花。
無論內政部是否同意婦聯會所開條件,但未在第一時間說清楚政府的立場,甚至「隱匿」婦聯會相關爭議要求,也讓人民對政府處理轉型正義的信任開始動搖。
內政部宣布與婦聯會達成三點共識時,卻未出示任何雙方協商的備忘錄或協議書,而此次婦聯會公文流出,就暴露了雙方協商若沒留下白紙黑字,協商結果非常容易受到挑戰,難免挨轟「黑箱協商」。
內政部、黨產會、婦聯會的三方協商,也可能衍生多頭馬車的爭議,以至於外界無法理解「到底是誰說了算?」正如此次事件,官方最初「選擇性的報告」與後續回應作為,讓外界一頭霧水,不解婦聯會提出的條件到底是否算數,或只是婦聯會單方主張,一再削弱協商的正當性。
轉型正義有許多理想與現實間的落差,政府處理黨產議題時,「協商」是難以迴避之事;處理不當黨產問題時,勞力、時間、費用都是要考慮的成本,協商並非壞事,若此次協商能讓婦聯會真正走入歷史,仍要給予相關部會應有肯定。
然而,正因協商如此困難,政府部會才要更小心謹慎,避免因便宜行事,而放棄本應堅持的原則。
婦聯會案是政府處理黨產爭議中,首次達成協商的案例,對於轉型正義或黨產處理而言都具指標意義,如何確保協商有效力、有意義,此次內政部、黨產會與婦聯會的三方協商,就是一個試金石。若此次協商過程未能取得人民信任,未來恐怕會斷了透過協議處理不當黨產問題的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