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專論》人民失望的一年
民進黨完全執政滿一年,各家民調紛紛出籠。從一般公眾反應看,總統與內閣表現顯不符社會期待,而內閣人氣又不如總統。(資料照)
◎盧世祥
民進黨完全執政滿一年,各家民調紛紛出籠。從一般公眾反應看,總統與內閣表現顯不符社會期待,而內閣人氣又不如總統。由於以總統身分兼任執政黨主席,蔡英文的民調滿意度,其實也兼有公眾對民進黨在國會表現的評價。
完全執政沒做好傷了大局
去年初,人民以五十六.一二%選票把蔡英文送上總統寶座,也首度在國會給了民進黨多數席次,台灣不但因此有了第三次政黨輪替,也是民進黨第一次完全執政。此前一年多,民進黨在地方選舉大獲全勝,囊括二十二縣市的十三席,包括六都中的四都,外加首都出現親綠市長,選民藉此所發出的訊息簡單明白:他們對此前八年馬英九和中國國民黨執政極為不滿,期待新總統、新內閣、新國會、新地方政治,為問題多多、處境困難的國家社會,拿出魄力、改革和開創,走出一條新路。
如此強烈的「民之所欲」,使民進黨除了肩負一般執政黨的責任,還面對公眾深切期待,亦即以完全執政優勢,實現前次執政所未竟的大業。眾所周知,從二○○○年起陳水扁執政八年,儘管執政團隊積極勤政,受制於在國會仍居少數,在「朝小野大」格局之下,台灣人民經由首次政黨輪替,終結戰後外來政權統治,打破舊體制、舊勢力,讓台灣向上提升的深切期待,因此落空。
首次政黨輪替的形格勢禁,台灣在國家正常化之路遭遇重大阻力,讓許多人對民進黨完全執政寄予厚望。同時,再度執政如能做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績效,也可證明民進黨執政能力不凡,加上它立足台灣的價值觀,足可讓至今不願揚棄外來政黨意識形態的中國國民黨,因與土地、人民站在對立面而徹底邊緣化。就此而言,從中央到地方全面執政的民進黨,堪稱只許成功、不能失敗;完全執政沒做好,不僅辜負人民期盼,對台灣的大局也很傷。
如今檢討施政表現,整體而言,在地方執政方面,民進黨主政的縣市大致動了起來。北起基隆市,尤其桃園市、新竹市、台中市,因地方首長換人做而帶來的變革氣息正逐步發酵,過去由老舊勢力長年把持的地方政治,出現了求好的清新與轉變;加上執政績效屢受肯定的台南、高雄兩都,民進黨的地方執政表現不俗。
中央執政表現遠不如預期
相形之下,中央執政表現遠不如預期,執政團隊不只讓許多人失望,還有支持者喊出「期待成泡影了嗎?」一年來,執政黨最「天才」的,是搞到最支持它的民眾怨聲載道,在台派聚會的場合,抱怨主政者與馬英九執政沒啥兩樣的批評,此起彼落,且幾成「顯學」。
蔡英文及內閣的民調低迷不振,絕非改革得罪了軍公教,這些人多數選舉票不投綠營,改革又影響其既得利益,更不可能在民調按讚。真正讓蔡政府人氣大傷的,是去年投票給她的六百八十九萬支持者,許多人對完全執政不敢恭維。這可從幾方面說。
這一年以一例一休最受詬病,凸顯了蔡政府做事不得其法。落實週休二日是一例一休的本意,百業萬眾大都認可。然而,勞動法令貴在彈性靈活務實,不能一刀切,政府尤不宜角色偏頗,否則資方無所適從,勞工也難享其益。執政黨卻在一例一休搞到同時惹惱勞資雙方,以「解決問題」為號召的主政者,自己竟成問題來源。
國家正常化之路遲無進展
進行中的年金、司法改革,支持者也頗有意見。這些改革,事屬必要,勢在必行,馬政府不願得罪鐵票群眾而留爛攤子,如今蔡政府動手改革,魄力值得肯定,民調高度支持。不過,節奏混亂,過程拖拖拉拉,既得利益者負嵎頑抗,當局引蛇出洞卻無力處理後續亂局,反改革者更張狂,令人民搖頭。台灣俗語對於把好事搞砸,有「好好鱉刣甲剉屎流」的形容,正可拿來描繪「改革元年」亂象。
國家正常化之路遲無進展,也讓支持者很鬱卒。這一年,蔡政府不接受虛假的「九二共識」,守住中國政策底線,但其餘乏善可陳,公投鳥籠尤不知何時可打破。以「維持現狀」自我框限,未以台灣之名自稱並走向國際,不僅坐失日本、美國對我友善的外在良機,在維護國家尊嚴、安全、外交方面,蔡政府謹小慎微,驚驚袂著等,也讓支持者跳腳。
總統用人與行事風格問題大
用人問題更讓蔡政府廣受批判。不孚眾望的閣揆、「老藍男」及財金幫,一開始就讓台派很感冒,卻似乎是主政者的最愛,以致有「借問與馬英九差多少?」的質疑和感嘆。尤有甚者,總統府秘書長虛懸逾半年才遞補,是找不到人、不願用人抑或斯職可有可無?外界充滿疑問。同樣地,總統府資政、國策顧問,甚至總統最重要幕僚的國安會諮詢委員,組成諸多不順,爭議不少,都令支持者不解又不滿。
總統一職非一人所能獨善,延攬將才,組成堅實智囊及執政團隊,並廣納雅言,執政方能政通人和。同時,總統所作所為,十目所視、十手所指,人格特質常遭極度放大而突出。美國總統川普上任未久,倚重家人、近臣、專斷獨行的特色已現;馬英九主政八年,自我感覺良好的個性自誤誤民。總統用人與行事風格是蔡政府的大問題,第一年已了,若人事不動,決斷不改,行事不變,關心台灣大局的人不免要問︰今後會更好嗎?
(作者是資深新聞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