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搶船國內搶焊工! 離岸風電二期「後年併網發電」有隱憂
離岸風電示意圖。(資料照)
〔記者楊丞彧/台北報導〕經濟部為我國再生能源發展訂出2025年總裝置容量為29.4GW(百萬瓩)目標,然而截至今(2023)年8月底,各項再生能源裝置容量達成率56.8%。監察委員葉宜津、蕭自佑與賴鼎銘調查後指出,「離岸風力發電第二期計畫」預定明年開始海上施工,然而目前全球已掀搶船大戰,各項組件安裝船舶租賃困難,加上近年因營造業景氣暢旺,焊工需求高紛紛跳槽。對於2025年底是否能如期併網發電,監委請台電公司密切注意相關問題,並預為因應。
據審計部110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指出,經濟部能源署及台電為穩定及調節電力供需,已採行多項因應措施。惟近年來國內經濟成長優於預期,以及半導體產業相繼啟動擴廠計畫,用電需求大幅增加;加上因再生能源開發與部分機組及接收站興建進度未如預期,儲能系統之管理亦待精進等問題,導致穩定供電壓力仍大。監察委員葉宜津、蕭自佑與賴鼎銘對此提出調查報告,日前經監察院財政及經濟委員會會議通過,函請經濟部確實檢討改進見復。
調查指出,經濟部訂定2025年總裝置容量為29.4GW(百萬瓩)目標,其中太陽光電20GW、離岸風電5.6GW,另同步發展陸域風電、水力、生質能、地熱及燃料電池等再生能源。惟截至今年8月底,各項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總計為16.7GW,達成率56.8%。其中,陸域風電與水利達成率皆逾99%,太陽光電達成率57.16%、11.4GW,離岸風電27.93%、1.57GW,其餘包括地熱35%、生質能11.05%。經濟部回復監察院,該部已掌握6.91GW的太陽光電案源。
監委指出,距離目標僅餘2年出,近來屢見各地居民陳抗設置太陽光電、儲能地點,再生能源案場已成「鄰避設施」,甚至連核三廠內欲進行55公頃太陽光電計畫,亦遭附近民眾抗議。經濟部允應盤點各項再生能源發展遭遇困境,如設置地點陳抗事件、藏匿於各階段之電業蟑螂、各級行政機關審核流程延宕等,設法逐一排除與簡化行政流程,並強化與在地居民溝通,以達預期目標。
而台電公司推動「離岸風電第二期計畫」,歷經8次流標始於2020年6月15日決標,由森崴能源100%子公司之富崴能源承攬統包工程與5年運轉維護,總裝置容量為294.5MW(千瓩)。陸域電纜、陸上電氣室等陸域工程已於2022年9月8日開工,風機、海上變電站及海域電纜等海域工程,預計在明2024年3月開工。然而,富崴2021年11月解除與新加坡分包商特瑞斯海事公司之合作關係,2022年11月再與同為森崴能源海外子公司之新加坡商寶崴海事工程公司簽署分包協議。
調查指出,目前日本、歐洲均大幅度開發離岸風電,全球已掀搶船大戰,各項組件安裝船舶租賃困難。寶崴海事之船舶是否能如期於明年開始海上施工,並於2025年底完成離岸風電第二期計畫併網發電,仍需持續觀察。此外,行政院報告亦指,因近年營造業景氣暢旺,焊工需求高,世紀鋼部分培訓中的員工紛紛跳槽,且外國風機開發商也以高薪挖角台廠高階人才,造成世紀鋼人力成長不及擴廠速度。監委也請台電公司密切注意,並預為因應。
另對於大潭電廠8號機組興建延遲原因,調查分析有外部大環境及內部承攬商兩大因素。其中,外部因素方面,包括國內營造業人力需求暴增,加上外籍移工核准員額不足。內部因素則為包商缺乏統合工程設計能力,導致現場多次重複施工,管線設計整合不佳。此外,材料供應數量缺漏與品質不良,現場還需進行額外切除、研磨與焊接作業。而承商分包策略錯誤,分包規劃過多,現場界面難以整合等。監委表示,經濟部允應切實督導,務必按規劃時程接受調度,以穩定供電。
調查報告中也指出,政府2025年儲能系統目標值1500MW,低於再生能源目標值的十分之一。國家發展委員會公布2050淨零排放路徑,12項關鍵戰略之一的「電力系統與儲能」規劃2030年儲能目標值5500MW,經濟部與台電公司允以此目標,規劃增加自建儲能比例與智慧電網之建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