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習會 學者:美國贏了裡子 中國贏得面子
國策研究院今舉辦「美中與APEC峰會焦點觀察」座談會,邀請多位學者專家與會。(記者叢昌瑾攝)
〔記者吳書緯/台北報導〕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進行「拜習會」。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助理教授洪耀南今分析,這是一場美中都有需求的會面,從會後沒有聯合聲明可以知道,就是各說各話,但美國「贏了裡子」,恢復美中軍事聯繫,並且共同打擊毒品等,而中方「贏得面子」,獲得凸顯習近平客場的獨特與優勢,且凸顯美中平起平坐的國際戰略格局。
國策研究院今舉辦「美中與APEC峰會焦點觀察」座談會,邀請多位學者專家與會。前駐美代表高碩泰指出,一年來美中關係從間諜氣球事件到舊金山「拜習會」風光上演,美中雙方都是對於對外國際環境、對內政治經濟需求,彼此都需要這場峰會,這次即使在有些議題各自表述、各說各話,也都可以各自解讀各取所需,都符合彼此面子。
高碩泰認為,「拜習會」是美方千呼萬喚,北京也是欲迎還拒,到最後一分鐘也是面子裡子問題、爾虞我詐,美中各取所需,不見得在每個議題得分,但底線是不能失分。
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副教授黎寶文指出,即便美中關係改善,戰略對抗的結構性沒有改變,只要中國持續以非法手段建構自身經濟與科技優勢,持續挑戰既有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持續破壞二戰後和平建立的領土現狀,中國就是美國與其他理念相近國家的威脅。而習近平面對經濟下行的壓力,中國對外政策並沒有改弦易轍,由對抗轉向合作的空間。
至於美中雙方仍要追求對話的原因,黎寶文說,因為美方並不希望戰略競爭轉為軍事衝突,而美國的行動邏輯依然非常清楚「該對抗時就對對抗,該對話時就對話」,兩者並行不悖;而中國則是在無法改變美中戰略對抗的結構矛盾前提下,達成政治宣傳跟國際輿論戰的效果,營造中國廣受國際歡迎 受到尊重的形象,所以中國的行為模式變成「會前做足姿態,會後搶先詮釋」。
黎寶文表示,中美要持續接觸、對話,要解決資訊不明確的問題,對話的目的就是要想辦法知道對方決心跟能力到哪裡,都清楚了才能避免誤判,美國要避免非意圖性衝突,所以要降低資訊不確定性,但中國比較大問題是,做出承諾甚至即便達成協議,會不會遵守承諾?這是比較大的問題。
洪耀南表示,習近平不想化解中美矛盾,營造是美國破壞中國民族復興;而拜登雖強調美中溝通的重要,但依然認定習近平是獨裁者,美國從產業到國防圍堵中國,自由開放的印太聯盟的合作,沒有因為拜習會而中斷,並團結盟友降低風險,台灣別無選擇,壯大台灣才是對抗中國最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