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靈活定義一中、成友台先鋒 專家預測三方向發展
捷克眾議院議長艾達莫娃將於3月21日到3月30日率團訪問台灣與韓國,捷克台灣商會發布訊息,歡迎企業報名參團。(取自捷台商會網站)
〔記者呂伊萱/台北報導〕捷克與台灣關係日趨密切,歐洲價值安全政策中心(EVC)在台辦事處主任葉皓勤(Marcin Jerzewski)受訪指出,新總統上任後,捷克的行政部門態度將趨於一致,將為捷台往來制度化提供更多空間。他預期主要方向有三,第一,經濟關係將是優先事項,捷克將持續吸引台灣投資,包括半導體產業相關,也可能建立新的人才雙邊機制;第二,捷台有望洽簽司法合作等更多協定、或國防工業方面合作;第三,可期待雙方高層更多交流,包括總統訪問,這將超越目前活絡的國會外交。
捷克近年成為與台灣互動的主要歐洲國家之一,從參議長訪台創舉、印太戰略納入台灣等,均無畏中國反對,堅持主權國家決策的自主性。捷克準總統帕維爾2月底當選後,與台灣總統蔡英文通話,也親自說明立場,引起廣泛注目。捷克眾議長艾達莫娃(Markéta Pekarová Adamová)接續將於下月率團訪台。
捷克智庫「解析中國」(Sinopsis)研究員馬凱棠(Markéta Záhumenská)受訪分析,台灣總統和非友邦國家總統當選人的通話,目前僅美國和捷克,因此捷克可以成為其他歐洲國家與台灣加強友好關係的榜樣。而帕維爾可預期將跟進捷克前總統哈維爾的政策傳統「尊重民主、自由和人權」,繼續加強與台灣的夥伴關係。而3月眾議長將率團訪台,雙方有機會達成更具體的協議提供機會。
葉皓勤特別指出,帕維爾對中國和台灣的立場,顯然來自他的北約經歷。作為退役將領,帕維爾認為烏克蘭戰事是歐洲在二戰後最血腥的戰爭,而中國未能阻止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及其後的支持,都在這場戰爭中影響甚鉅。相較於歐盟,北約對中國的立場要強硬得多,這點在戰略文件比較中相當明顯。而對已分配資源幫助烏克蘭的台灣來說,葉皓勤建議,台灣和捷克能在支持烏克蘭方面開展更多合作,將捷克視為中東歐的主要區域合作夥伴,進而促進與基輔的往來。
至於中國會否因這系列互動報復捷克?葉皓勤和馬凱棠都認為,中國在政治或經濟上脅迫捷克的空間有限。一是因為雙方關係已凍結一段時間,在2020年捷克參議長韋德齊訪台時,中國已威脅過捷克,但後果並不嚴重。另一則是立陶宛案例顯示,中國違反國際貿易準則的強硬做法只換來歐中貿易爭端升級,歐盟團結支持立陶宛且在WTO提告中國。
葉皓勤補充,下月捷克團再次高調訪台時,共軍可能增加侵擾台灣防空識別區的軍機數量、或實施更多演習,這是對台灣的潛在負面影響,然而即使如此,此情況仍在去年夏天以來的「新常態」範圍內。馬凱棠補充,中國正在努力改善自己在歐洲的聲譽,這也是中國猶疑的原因。
以對歐洲整體的影響來看,葉皓勤指出,立陶宛和捷克等中東歐國家是與台灣互動的先行者,帕維爾的作法很清楚,就是靈活地定義「一中政策」,除了正式的外交承認,在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領域都能與台灣建立實質往來。帕維爾不是革命家、而是有原則的遠見者。捷克和立陶宛已經行動,更有潛力影響歐盟的整體外交政策走向。
葉皓勤也認為,捷克之後可能跟進波羅的海國家,退出目前僅剩「14+1」的中國與中東歐合作機制;這將向北京發出強烈信號,表明歐洲不歡迎其「分而治之」的努力,同時也將推進歐盟以更具凝聚力的「27+1」模式與中國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