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團、學者要求規劃課徵碳稅 立委促減少「綠色融資障礙」
民眾黨立委吳欣盈(右2)今(16)日召開記者會,與中研院經濟研究所兼任研究員蕭代基(左2)、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陳雍慧(左1)與綠色和平專案主任洪昇邦(右1)共同提出對我國氣候政策之建言。(記者楊丞彧攝)
〔記者楊丞彧/台北報導〕全球暖化造成極端氣候頻發,各界疾呼減碳行動刻不容緩。我國去年宣布「2050淨零排放」目標,與之相關的「氣候變遷因應法」修法近日也在立法院協商。民眾黨立委吳欣盈今(16)日偕民團、學者召開記者會,她呼籲減少金融業綠色融資障礙,以促進產業綠色轉型。民團及學者則強調2030年減碳43%為重中之重,並批評過低的碳費或碳稅無助於誘使企業落實減碳工作。
中研院經濟研究所兼任研究員蕭代基表示,碳稅與碳費是氣候法內最重要之政策工具,若無法提供溫室氣體排放者減排誘因,那這制度就是假的。他直言現在的氣候法內只有碳費、沒有碳稅「就是假的」,這是非常大的缺點。因碳費性質屬「特別公課」,不但用途嚴格受限,收入也訂得很低,很難提供減碳之誘因。
蕭代基提到,環保署曾透露針對排碳大戶擬收每公噸300元碳費,依此基準計算,每度電碳費約為0.15元、占電費6%;每公升汽油碳費約0.68元、占油價約2%。他直言,這樣的排碳成本根本是「微乎其微」,人民毫無感覺,對推動減碳誘因完全不足。因此,他強烈呼籲應先徵收碳費3年,並設定落日條款,之後開徵碳稅,讓用途不受限制、費率也可以提高。最後,希望我國碳稅稅率要能接軌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之價格,即為歐盟碳排交易系統(EU ETS)一週均價。
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陳雍慧直言,氣候法僅將2050淨零碳排「目標」入法,等於是開了張空頭支票。為確保政府現在起就積極作為,她主張2030、2040年之國家減碳目標必須明確入法。為避免因徵收碳稅或減碳行動而造成社會貧富不均情形加劇,碳稅除了應用在減碳、調適以及未來碳移除基金外,也要保持「稅收中立」原則,透過全民普發回饋給民眾。她要求財政部應儘速規劃課徵碳稅,從2026年起徵。
吳欣盈表示,國發會報告指出金融業為減碳投資之關鍵角色,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第27屆締約方大會(COP27)內,各國也注意到金流可以改變世界。因此,她呼籲國發會今年底前提出的2050淨零路徑細部辦法,強化民間合作方案,例如建立ESG資料庫,減少金融業綠色融資障礙,促進產業綠色轉型。
吳欣盈認為,歐盟CBAM預計在明年10月實施,美國、日本等也會陸續跟進,而台灣還卡在碳費或碳稅。我們應重新思考,如何以碳稅重新打造台灣的國際競爭力。無論是ESG、氣候變遷或能源稅等,都跟民生或企業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