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業法明後天排審 時力、民團整理「三大爭議點」
時代力量立法院黨團今(13)日與地球公民基金會召開「礦業法速審速修,第十屆務必通過」記者會,呼籲礦業法修法別再拖延,以回應社會各界期待。左起為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邱顯智、陳椒華及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山林研究與倡議主任黃靖庭。(記者塗建榮攝)
〔記者楊丞彧/台北報導〕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民進黨籍召委賴瑞隆明、後天(14、15日)排審「礦業法修正草案」,時代力量立法院黨團今(13)日與地球公民基金會呼籲讓有共識之條文儘速通過,有爭議的條文則盼保留送出委員會、交付協商,別讓各界期待已久的修法一拖再拖。時力黨團與民團也指出修法三大爭議點,並要求礦場面積不分大小都應做環評或環差,公開完整採礦計劃與內容。
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山林研究與倡議主任黃靖庭指出,此次修法有三大重點仍待深入討論,分別是「礦業權展限環評」、「原住民族諮商同意」及「礦場關閉計劃」。其中,針對「礦業權展限環評」條文,地球公民基金會認為採礦為特殊開發行為,定期進行環境把關無可避免;因此,在展限這一個重要的行政流程時點上,希望能設有環境把關機制。若行政部門希望礦權展限與環評脫鉤,則須說明定期環境把關機制為何。
而針對「原住民族諮商同意」是否應設期限部分,黃靖庭解釋,現行條文對此未設期限,「一次同意、萬世同意」為人詬病。然而,現在經濟部與原民會雖達成修法共識,但爭議仍在。未來修法底線為確保經濟部所謂的「指引方針」完整資訊要充分揭露,讓部落做決策前能充分知情。另修法後無論開發新礦場或展延舊礦場均須提出「礦場關閉計劃」計畫,確保當地環境在關場後能逐漸恢復外,也保障對在地社區的社會經濟支持,協助在地產業轉型與輔導礦場勞工轉業。
立委王婉諭強調,完成礦業法修法是本屆立委責無旁貸的工作,也是總統蔡英文對選民的承諾。時代力量不斷推動礦業法修法,並長期列為優先法案。因此,本週盼先讓有共識的條文儘速通過;對於有爭議的條文,也盼保留送出委員會交付協商,讓修法進度繼續。而因礦業法很難全部達成共識,針對本會期到明年一月休會前之目標,時力希望朝送出委員會、完成召委協商、送交院長黨團協商之方向努力,力拚下會期三讀通過,避免重蹈上屆因卡到選舉而功虧一簣之覆轍。
此次行政院版草案新增第76條條文規定,1995年10月20日前已核定之礦業用地,未曾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且「面積大於2公頃者」,最近5年內年平均生產量5萬公噸以上或位於保安林、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者,才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若最近5年內年平均生產量未達5萬公噸且非位於保安林、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者,僅需進行環境影響之調查、分析,並提出因應對策。
對此,陳椒華質疑,若依前段標準,僅不到10場需做環評;而依後段標準,在欠缺後續追蹤監督和管理的法令下,無從得知礦場是否超挖、是否依原採礦計畫進行開發。因此,時代力量黨團支持大、小礦場都應進行環評或環差,並公開完整採礦計劃與內容,每3至6個月提出採礦報告及環境調查報告。另就「礦場關閉計劃」部分,院版條文內容過於空泛,時力黨團呼籲明文納入勞工安置規劃,並與當地居民、政府機關等利害關係人,共商該土地可行的再利用方式。
針對「原住民族諮商同意」,院版草案第48、50條規定,新申請礦場與以前未曾辦理過之既有礦場都需辦理諮商同意;至於已取得原住民族或部落諮商同意或參與之開發行為,由部落與礦業權者雙方合意決定未來是否再次辦理,或調整原承諾事項內容。對此,立委邱顯智質疑,因為業者不同意辦理的可能性相當高,所以依法就淪為「一次同意、萬世同意」的情況。
邱顯智援引最高行政法院108年度上字第894號判決指出,主管機關每20年應審酌環境變化、資源開發和社會變遷等,重新判斷礦權設定是否符合公共利益。且採礦為破壞土地採集自然資源之典型影響原住民族及其傳統文化之開發行為,因此在國家做出礦業權展限決定前,應與原住民族進行諮商。
因此,邱顯智呼籲,無論是出於世代正義或「原住民基本法」第21條意旨,時代力量黨團都認為原住民族諮商同意應與礦業權「展限」一樣有期限,才是合理的法規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