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態斡旋、人道援助 林郁方:中國已轉向烏克蘭
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基金會舉行俄烏戰爭座談會。(記者林良昇攝)
〔記者林良昇/台北報導〕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引發歐陸戰爭,中國態度受到關注,國民黨智庫今舉行座談會,國政基金會國安組召集人、前立委林郁方認為,外界可能認為中國親俄羅斯,但中國在俄羅斯和烏克蘭間早已選邊,心態上從消極走向積極,而且轉向烏克蘭。
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今邀政治大學國關中心兼任研究員嚴震生、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左正東、政治大學外交系副教授吳崇涵、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滕昕雲,以「俄烏戰爭對國際和兩岸關係的衝擊」為題,舉辦座談會。
吳崇涵認為,美國和北約(NATO)會避免成為世界大戰而介入俄烏間的戰爭,美國拜登政府雖然不介入戰事,但爲了維持民主陣營的價值觀,還是要幫助烏克蘭,不過,美國的主要競爭對手是中國大陸,是把資源投入在印太,俄羅斯僅是攪局者。
吳崇涵認為,中國對於俄烏戰爭不明確表態,外交部發言人還多次跳過俄烏相關問題,態度曖昧不明,因為中俄關係是亦敵亦友,維持中立或採取模糊策略,若戰爭牽制住美國,美國對亞太地區的力道會縮小,對北京在軍事、經濟、地緣政治上是一個機會。
左正東則認為,俄羅斯發動戰爭後,歐盟全力支持烏克蘭,與俄羅斯幾乎完全決裂,讓歐盟原本在美俄間的「翹翹板」角色消失,與美國站在一起,站在美國方的大國增加了,對美國有幫助。
左正東指出,中國大陸是在「調停者」與「觀望者」間擺盪,俄烏開戰後,中國大陸即有表達願意居間調停,中國外交部長王毅也表態要發揮建設性作用,但西方外交界持續釋放出中俄關係緊密的外交訊號,可見美中間缺乏互信,中國大陸要扮演調停者角色不容易,可能被迫成為觀望者。
林郁方表示,西方國家及台灣,很多人認為中方偏袒俄國,但他不這麼認為。因為歷史因素,中國人對俄國人帶著警戒,有其疑慮,證據就是中共被美國跟西方國家排擠,但在克里米亞及烏東問題上,中國大陸對俄羅斯做法不以為然,強調烏克蘭主權完整。
林郁方指出,普廷是唯一一位參加北京冬季奧運開幕式的世界大國領袖,還跟中方簽了數項協議,照常理中國應該感謝,但在聯合國表決,中國大陸棄權表達中立,而王毅近期表態願意開展必要斡旋,也願向烏克蘭提供人道物資,心理上已從消極走向積極,而且慢慢轉向烏克蘭。
林郁方也提到,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公開表示,跟德、法領導人視訊會議,中國大陸其實主張拉攏德、法解決問題,把美國撇在一邊﹔而德、法也希望在磨合角色上可以超過美國。
林郁方認為,北京看到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擔心被歸納跟俄羅斯一起,若處理不好,西方國家制裁俄羅斯同時,也會增加對中國大陸的圍堵,對北京而言,討好西方比得罪俄國更加重要,很早就做了選擇。
對於兩岸關係的影響,左正東認為,中國大陸內部雖有人聲援烏克蘭,也有替俄羅斯解釋,但官媒和官方聲明都保持低調,有人啟發說要避免軍事冒險主義,對兩岸要輕取戰端要更謹慎。
左正東表示,在台灣內部,在情感上,台灣民眾會挺烏克蘭,另一方面則是審視西方國家的角色,對美國沒出兵保持警惕,開啟對於國防的討論,民眾願爲國防付出成本,對和平會更加珍惜,對兩岸關係有正面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