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細數歷年公投案 否決9案通過7案

四大公投案今天進行投票。(記者劉信德攝)

四大公投案今天進行投票。(記者劉信德攝)

2021/12/18 14:17

〔記者吳書緯/台北報導〕四大公投案今天進行投票,每一案都攸關台灣未來的局勢發展,本次四大公投案分別是第17案至第20案,依序為「重啟核四案」、「反萊豬進口案」、「公投綁大選案」、「三接遷建案」。而我國過去所舉行的16案公投中,共有7案通過,9案否決。在「公投法」2017年修法降低門檻前,歷年的6案公投均未通過。

公民投票制度在台灣推動已久,然而在台灣長期執政的國民黨視公投為洪水猛獸,始終反對,直到民進黨籍總統陳水扁任內,「公投法」完成立法,但當時朝小野大,國民黨、親民黨佔國會多數,立法的公投門檻為:投票人數達全國投票權人總數二分之一以上,且有效投票數超過二分之一同意者,即為通過。高門檻也被外界視為「鳥籠公投」。

時任總統陳水扁於2004年以公投法中「防禦性公投」條款的條文,搭配總統選舉,同日舉行第1案「強化國防」、第2案「對等談判」等2案「防禦性公投」,結果藍營推動拒領公投票,使得2案公投案,雖然同意票高達九成,卻因投票率均未達投票人數達全國投票權人總數二分之一以上而不通過。

直到2008年,當年立委、總統選舉仍是分開舉行,當年1月的立委選舉合併舉行第3案「討黨產」、第4案「反貪腐」;3月總統選舉合併舉行第5案「台灣入聯」、第6案「務實反聯」公投,不過這4案公投雖然同意票都超過不同意票,但仍因投票率未達總投票人數的二分之一,而不通過。

國民黨籍總統馬英九執政8年期間,台灣並未舉行任何一案公民投票。民進黨籍總統蔡英文2016年執政,民進黨也首次在國會取得過半席次,2017年「公投法」修法,將提案人數、連署人數、公投通過票數、公投年齡等方面降低門檻,公投通過門檻改為有效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且有效同意票達投票權人總額四分之一以上者,即為通過。

公投法降低門檻後,也使得2018年公投案呈現百花齊放,共有10案成案,且與2018年縣市長選舉等「九合一」選舉同時舉辦,然而當時因為中選會規劃失當,未能臨機應變,導致有些投票所在下午4點截止投票後,仍有許多選民在等待投票,竟上演「邊開票邊投票」的情況,導致選舉結果可能因而有所改變,也重傷台灣民主。

而2018年的公投,共有7案通過,分別是第7案「反空污」、第8案「反燃煤發電」、第9案「反日本核食」、第10案「民法婚姻限定一男一女」、第11案「國中小禁止實施同志教育」、第12案「非民法保障同性共同生活」、第16案「廢止電業法非核家園條文」。

不通過的3案分別為第13案「2020東京奧運台灣正名」、第14案「以民法保障同性婚姻」、第15案「國中小性別平等教育明定入法」。

由於2018年公投合併選舉的亂象,掌握國會多數的民進黨在2019年推動「公投法」修正,新增公民投票日,使公投與大選脫鉤,自2021年起,每2年舉行一次公投,定8月第四個星期六為公民投票日。然而今年台灣發生武漢肺炎本土疫情,使得公投延至12月18日舉行。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政治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