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災、武肺、美中對抗 學者:中國未來發展多面受阻
陸委會舉行第21次諮詢委員會議,學者指出,武漢肺炎除重創自身經濟外,亦迅速蔓延全球,造成國際及美中關係劇變,影響其國際政經地位,加上內部債務過高及洪災問題、外部南海爭端及美國大選因素等,未來發展多面受阻。(資料照)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陸委會舉行第21次諮詢委員會議,主題為「全球肺炎疫情對中國大陸發展及兩岸經貿之影響及因應」,學者在會中指出,武漢肺炎除重創自身經濟外,亦迅速蔓延全球,造成國際及美中關係劇變,影響其國際政經地位,加上內部債務過高及洪災問題、外部南海爭端及美國大選因素等,未來發展多面受阻。
陸委會發佈新聞稿指出,學者表示,中國官方積極提出因應政策緩解經濟衰退等問題,但美國擴大「出口管制條例(EAR)」範疇,加大對中科技制裁,雙方於關鍵領域脫鉤可能性大增,面對內外部複雜情勢,北京當局近期提出「經濟內循環」理念以為因應。中國以自身龐大外匯存底及中央集權體制,搭配政府多元政策工具因應,雖經濟尚不至硬著陸,但經濟情勢惡化風險已逐漸升高。
部分委員表示,疫情衝擊下,全球反中情緒「固化」,國際對中交往將趨內斂,相關情勢衝擊「一帶一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等中國對外政經發展戰略,加上全球需求衰退,官方推動「經濟內循環」已成不可逆趨勢,且將積極透過國企執行相關政策,或加大「國企補貼」、「國進民退」。
與會委員表示,美國主導國際「去中化」,未來高科技等關鍵產品之供應鏈或分化成美、中兩套系統,我國策略除持續擴大內需外,亦應利用自身高科技優勢,擴大應用至傳產、服務業等,以差異化、系統化、品牌化等方式,建立產銷技術障礙,並妥善發揮我國金融體系閒置資金之效益,趁此次疫情,國際對我信賴度大幅上升之時,積極深化台美、國際鏈結,融入國際生態鏈,強化「操之在我」的能力,避免企業被迫選邊站的受控困境。
部分委員指出,為避免中國利用「半公半私」企業滲透我企業、產業,進而對我國安、資安等構成威脅,政府應適時調整相關法規措施,加強對中企辨識。此外,美國持續阻止中國滲透內部,影響國家安全,近期宣布禁止使用中企開發的應用程式、互聯網等,並擴大「乾淨網路」計畫,呼籲國際以「不信任並查核」的原則應對北京當局。台灣應審慎思考是否進行策略調整,提升我國在相關領域的防禦能量,避免中方統戰滲透。
部分委員提醒,政府應觀察中國是否因經濟下行展開軍工建設投資的「大建軍」,以及推動產業「去美化」後,是否進一步「去台化」及其對台灣經濟的可能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