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出現前減少社交接觸 陳建仁:可維持「半正常」生活
副總統陳建仁指出,未來1年或1年半之內,我們或許就會有疫苗,在這之前,絕對必須保持社交距離,過著所謂「半正常」的生活。(資料照)
〔記者楊淳卉/台北報導〕副總統陳建仁日前接受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專訪,陳建仁指出,未來1年或1年半之內,我們或許就會有疫苗,在這之前,絕對必須保持社交距離,只要過半的民眾減少50%的社交接觸,大家就能有限度地繼續日常生活,只是要稍微設限,過著所謂「半正常」的生活。
陳建仁指出,任何國家對疫情的防堵,永遠不嫌晚,當然,各國都必須根據當前情況因時因地制宜,其他國家仍可採行台灣的良好策略來抗疫。他指出,例如,社交距離絕對是重要的,台灣和其他國家都在推行維持社交距離,他認為,沒有必要為了保持社交距離而停止所有的活動。根據相關理論推算,只要超過50%的總人口各自減少50%的社交活動,就可以控制疫情。因此,不必停止所有活動,但必須減少非必要的娛樂活動,只要民眾改變生活方式並減少不必要的社交,就可以有效控制疫情。
陳建仁認為,新冠病毒會像流感一樣,具有高度傳染力,大部分病例屬於輕症或無症狀感染者,會透過飛沫及污染區傳染,因此無法完全消除,而會與我們共存。如果是這樣的話,就會像2009年的H1N1新流感。所以,我們一定要準備好和這個病毒長期對抗,這也是我們必須研發快篩和抗病毒藥物的原因。他指出,未來1年或1年半之內,我們或許就會有疫苗,就可以像2009年流感疫情一樣,利用疫苗防疫。但在這之前,我們絕對必須保持社交距離。我剛才提到,不需要停止所有活動,只要過半的民眾減少50%的社交接觸,大家就能有限度地繼續日常生活,只是要稍微設限,過著所謂「半正常」的生活。
被問到疫情衝擊後何時能夠恢復正常生活,陳建仁說,他曾經預測5月底,但很難預料,但他認為歐洲疫情已過顛峰期,正在趨緩,而美國還在攀升中,希望5月底看得到疫情的曙光。他無法準確預測,但我認為所有國家都已動員起來,做得比1個月前好多了。我們協力抗疫,這是全球化的好氛圍。
至於未來各國如何重啟旅遊和貿易及協調因應,陳建仁認為,為了協調國際運輸等,所有國家都必須公開資訊,讓各國的情況公開透明,例如,必須讓人民了解,有些國家只有零星的病例。我們需要進行血清流行病學研究,對民眾的血液進行採樣,了解各國的感染狀況。而且,我們必須確保疾病不會傳播出去,必須十分謹慎,確保不會再爆發大流行。
陳建仁並透露,他曾和哥倫比亞、約翰霍普金斯及史丹佛等大學的同僚討論過何時回歸正常生活,我們還在思考,我們都還沒有準備好。除需要研發新的快篩檢測、抗病毒藥物和疫苗外,同時也還需要限制社交接觸的頻率。
相關新聞請見︰
武漢肺炎懶人包》傳染途徑、預防措施看這裡
「武漢肺炎專區」請點此,更多相關訊息,帶您第一手掌握。